人民網
人民網

“千年瓷都”展新卷

2024年10月10日08:17 | 來源:江西日報
小字號

  游客在景德鎮陶陽裡歷史文化街區游玩,感受千年瓷都的魅力。全媒體記者 洪子波攝

  金秋時節,景德鎮天高氣爽,處處一派繁榮景象。走進陶陽裡歷史文化街區,歷史與現代文明在此相互映襯,熠熠生輝。一年前,習近平總書記親臨這裡考察調研並作出重要指示,令全市上下歡欣鼓舞、激昂振奮。

  諄諄囑托直抵人心,殷殷期盼催人奮進。一年來,景德鎮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干部群眾堅定信心和決心,用智慧和汗水描繪出一幅幅新時代“陶陽十三裡、煙火十萬家”的精美畫卷。

  保護傳承陶瓷文化,文旅產業發展如火如荼

  有這樣一組數據,讓人印象深刻:去年10月以來,陶陽裡歷史文化街區日均游客人數由千余人次增長到1.28萬人次,節假日最高客流量更是超過30萬人次。陶陽裡景區旅游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華婧告訴記者,這是一年來街區嚴格遵循保護第一、修舊如舊要求,推動陶瓷文化保護與文旅產業發展良性互動所取得的效果。

  國慶前夕,記者走進陶陽裡歷史文化街區,隻見街區內游人如織。在南麓遺址前,北京游客徐應春和妻子認真觀看明代窯爐群遺址,欣賞《江南雄鎮記陶陽》長卷中描繪的明清時期景德鎮制瓷盛況。街區工作人員告訴他們,街區在對遺址本體進行全面保護的同時,引入混合現實(MR)交互大屏技術,在保留遺址原有風貌基礎上,疊加3D數字模型,使歷史場景更加直觀且鮮活。

  走進龍缸弄,窯磚鋪就的小徑、建造的老房子,斑駁的舊牆和瓦片,飽含著歷史記憶,而今又以新的方式展現出濃濃煙火氣。老房子裡,入駐了文創產品店、非遺體驗館、咖啡屋、酒吧等。在裡弄10號“凡華造物——福器流通處”,各式陶藝和穿戴文創產品令人耳目一新,售貨員自豪地說:“我們的商品深受游客喜愛,店鋪自今年1月入駐以來,每月營業額高達幾十萬元。”在“陶憶生活”手工體驗店,許多青年游客在玩泥、制瓷,充分感受著泥隨手“行”、器物成形的奇妙樂趣……

  穿過裡弄行至明清窯作群遺址——徐家窯,這裡在完整保留老窯房及青花、粉彩手工作坊原貌基礎上,今年又完善了顏色釉、玲瓏、大件組區域,使窯作群面積增加近兩倍,完整再現了傳統手工制瓷工序。如今,窯作群內活躍著40多名陶瓷手工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和300多名青年學徒,形成以老帶新、傳幫帶良好氛圍。

  據華婧介紹,一年來,街區還新修復了“新羅漢肚”“蓮花嶺”等裡弄和故宮博物院景德鎮考古基地、陶陽裡國際工作室等32棟建筑,修復面積達1.03萬平方米,入駐商鋪202家﹔為豐富節假日文旅業態,街區還組織了陶陽廟會、開窯節、煙火美食節等各類主題活動超400場次,讓游客紛至沓來,盡興而歸。

  集聚力量創新創意,陶瓷產業煥發新活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著力賡續中華文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陶陽裡歷史文化街區不僅是一個業態豐富的旅游景區,更是一個在國內外具有極大影響力和知名度的文化符號,這裡匯集了各領域優秀人才,處處上演著創新、創意與創造。

  走進御窯博物館,游客在欣賞實物陳列古陶瓷的同時,還可通過古陶瓷基因庫電子屏獲取更多古陶瓷知識。景德鎮御窯博物院院長翁彥俊告訴記者,景德鎮古陶瓷基因庫成立后,博物院聯合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故宮博物院等知名院校和機構的專家,以考古出土的海量古窯業標本為基礎,通過人工智能科技手段獲取大量古陶瓷信息,至今基因庫已收錄基因標本1600多套,提取古陶瓷基因信息30多萬條。同時,依托基因庫信息和數據,完成“景德鎮御窯工藝標准化及應用科研”國家項目,並通過該項目申請了16項專利,開發了30多種產品,開展院企合作創造了2000多萬元產值。

  御窯博物館內,讓游客流連忘返的“青花秘境”特展,正是依托古陶瓷基因庫數據策展的一場全域、跨界、數字共生展,以青花瓷為載體,打破空間局限,將陶陽裡街區內考古遺址和歷史文化統統納入展覽場域中,並結合線上游戲,實現線上、線下空間互聯、多元呈現。據統計,特展“線下+線上”共吸引300多萬人次觀展和互動。

  值得一提的是,御窯博物館內,“歲歲鴨”成為新“網紅”。游客與其影像合影、購買文創產品,讓這個以院藏一級文物“明成化素三彩鴨形香薰”為原型打造的“歲歲鴨”IP形象火出圈。今年2月,景德鎮御窯博物院聯合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專家進行“歲歲鴨”文創IP開發,創新研發了一系列服飾、生活日用、把玩件等文創產品,受到游客青睞。

  各類人才集聚陶陽裡歷史文化街區,為陶瓷產業發展注入新活力,其中不乏“洋景漂”。陶陽裡國際工作室內,多名國外藝術家在創作陶瓷作品。厄瓜多爾藝術家何賽告訴記者,他喜愛中國文化,希望學習中國陶瓷技藝后,將其融入自己的作品中。據了解,自去年啟動“國際駐留候鳥計劃”以來,陶陽裡積極建設國際工作室,吸引更多國外藝術家來此交流,通過多元思想和文化碰撞,為陶瓷產業發展積蓄力量。

  感恩奮進再出發,“千年瓷都”名片越擦越亮

  去年以來,景德鎮陶陽裡歷史文化街區榮膺第二批“省級高品質夜間經濟街區”、彭家弄作坊院榮獲“英國皇家建筑師學會國際杰出建筑獎”﹔景德鎮御窯博物院發起成立國際瓷器研究聯盟,景德鎮御窯博物館獲評2023年最具創新力博物館和國家一級博物館。

  榮譽和成績的背后,見証了汗水與變化,更承載著使命與責任。

  連日來,景德鎮國際陶博城會展中心內,人們正緊張籌備著第21屆中國景德鎮國際陶瓷博覽會。走過20年,瓷博會集博覽貿易、文化交流、投資合作於一體,每年接待來自世界各地及國內各大產瓷區的參展商和採購商,“交往圈”“朋友圈”“合作圈”越來越廣,文化引領力、傳播力、影響力越來越強。陶溪川文創街區,熱鬧的創意集市、精美的建筑和迷人的夜景吸引游客紛至沓來﹔三寶陶源谷,一批批創意工作室、藝術空間、民宿、餐吧正在拔節生長﹔中國陶瓷博物館,“無語佛”默默見証這裡每天人山人海的繁華﹔古窯民俗博覽區,千百年的窯爐訴說著這裡的榮光……

  今年上半年,景德鎮市共接待游客2956萬人次,同比增長17.89%。

  建好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是國家使命,更是發展機遇。景德鎮圍繞打造國家陶瓷文化保護傳承創新基地、世界著名陶瓷文化旅游目的地、國際陶瓷文化交流合作交易中心,累計爭取到30多項國家試點、示范事項,實施了300多個重大項目。同時,以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為龍頭,實施全域范圍大遺址保護。用好先行先試政策,推動陶瓷產業主體突破2萬家。以“瓷”為媒搭建對外文化交流新平台,與70多個國家和地區、180多個城市建立友好往來。去年,景德鎮市陶瓷工業總產值達861.25億元,今年預計將突破1000億元。

  牢記囑托再出發,感恩奮進譜新篇。“景德鎮將全力建好國家試驗區,推動陶瓷歷史‘活起來’、陶瓷特色‘亮起來’、陶瓷產業‘強起來’、文明互鑒‘熱起來’,用小寫‘china’講述好大寫‘China’中國文化自信的故事,奮力把‘千年瓷都’這張靚麗的名片擦得更亮!”景德鎮市委書記胡雪梅飽含深情地說。(全媒體記者 邱西穎 李政昊)

(責編:邱燁、鄒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