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鄉湘東區:盤活“沉睡”資源 村民“家門口”就業
產業興、特色濃。在萍鄉市湘東區東橋鎮,“沉睡”資源被盤活,本土企業穩增長,一批形態小而美、功能聚而合的產業拔節生長,產業小鎮愈發“跑火”。
小民房干出“大名堂”
湘東區東橋鎮楊源村的一棟民房外,懸挂著萍鄉市湘東區博恆網帽廠的招牌,生產車間內縫紉機“嗒嗒嗒”響個不停,30余名女工坐在縫紉機前,忙著縫布料、剪線頭、縫邊、壓線頭。
“我們網帽加工廠建廠的初衷就是想把車間建在村內,讓群眾在家門口就業,實行計件工資多勞多得,上下班時間自由,還不耽誤照顧老人、孩子,村民都挺喜歡這種就業形式。”網帽加工廠負責人鄧樹萍介紹,網帽加工共有8道工序,用工年齡、性別、學歷都不限,眼神好的六七十歲的老人都可以在家接活,凡是本村村民願干的,就直接送貨上門。
“我以前在廣東務工,離家遠,現在在家門口的車間務工,活也不累,還能照顧家庭,月收入能達到三、四千元。”縫紉工吳英在這工作已經9年了,每次和身邊人談起這份家門口的工作,心裡總是樂滋滋的。
據了解,萍鄉市湘東區博恆網帽廠是東橋鎮的本土企業,也是全市唯一一家網帽廠。成立12年來,公司產品種類齊全,工藝精湛,銷往美國、歐洲、非洲等多個國家和地區。
閑置資產“活”起來
鎮域產業發展憑啥“跑火”?除了本土企業的扎根與穩步發展,還離不開良好營商環境的發力,東橋鎮加強與企業的溝通合作,讓閑置資產“活”起來,著力讓“資產”變“資源”,讓“包袱”變“財富”。
在湘東區福斯特產業園內,因產業規模縮小,閑置了兩棟廠房。東橋鎮積極招商,通過多方協調,促使江西鴻韻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鴻韻”),成為這兩棟廠房的新東家。
鴻韻生產車間內,機器轟鳴,自動化設備有序運轉,數名工人在生產線忙碌著。“就像租房拎包入住一樣,我們在走完程序置辦好機器后就能夠直接進場進行生產,政府辦事相當給力。”對於公司的發展,總經理董馳烈充滿信心,“當前,生產線日均可生產60方膠合板,按每方1500元的價格計算,年產值可達3000余萬元。”
在東橋鎮五峰村,閑置多年的蘇雲小學也有了“新身份”,“搖身一變”成為筷子廠——萍鄉市湘旺竹制品有限公司,物料正成車運進廠房,制竹機器也“在路上”,預計10月底就能夠進行投產。“五峰村地理位置優越,毛竹生長旺盛,再加上優質的營商環境,是企業的不二選擇。”該村黨支部書記彭軍介紹,筷子廠建成后,可解決全村30余名勞動力就業,工人工資可達4000-7000元。
東橋村的12畝閑置廠房也同樣“改頭換面”了,一個集產村融合發展的“共富工坊”正悄然架起“致富橋”,逐步成了村裡的“衛星車間”,建成后可將村民增收致富的場景從“遠方”的城市搬到鄉村的“家門口”,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就地就近靈活就業,一起共享共富成果。
“沉睡資產”活起來,本土企業穩下去,一個涌動著生機和活力的產業小鎮正昂首立於萍鄉西大門。(周雙萍、甘紅艷、黃雨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