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微視角”解碼江西產業“韌實力”
傳統車間改造為數字車間后,企業生產效率、營業收入大幅提升﹔看准了江西區位優勢,新能源企業加速增資擴產﹔低空經濟企業聚焦新技術研發攻關,“迎風”起飛。
近日,記者走進3家企業的生產車間、研發平台,看新興工業大省——江西如何打造“具有特色和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挺起產業“脊梁”。
鷹潭市鉦旺科技有限公司AGV無人運輸系統自動搬運銅材。人民網記者 秦海峰攝
微視角一:向“數”轉
2022年營收1億元不到,2024年預計達到7億元。是什麼讓一家企業能在短短兩年時間實現營業收入增長6倍?鷹潭市鉦旺科技有限公司(簡稱鉦旺科技)董事長王凱給出的答案是,數字化改造。
鉦旺科技是一家有色金屬產業制造型企業,其銅包銅和銅包鋁鎂的全國市場佔有率在30%左右,是國內最大的銅鋅合金、銅包鋁生產企業。
然而,“冠軍”也有成長的煩惱。企業傳統車間存在3個行業痛點問題:成本高效率低,品控不穩定,管理數據難。
“就拿簡單的產品移動來說,上下料、搬運、轉運、包裝、打托都要依靠人工,效率較低﹔品控方面靠人的經驗判斷,質量不能得到保障。”王凱介紹。
是仍舊堅持傳統的生產方式,還是壯士斷腕,投巨資進行徹底的升級改造?“不轉型就會失去競爭力,轉型的話又要投入不小的資金。新上一條自動化產線要投500萬元,相當於一個季度的利潤,當時確實很猶豫。”王凱回憶。
正當企業猶豫不決的時候,經過充分評估,當地政府和銀行合作,果斷發放700萬元貼息貸款。
有了政府的支持,企業放下包袱,甩開膀子,去年4月,一期即投入1500萬元上線3條智能拉絲生產線。
“改造提升后,生產效率提升了30%,企業綜合成本每噸降低了800—1000元。初見成效后,我們隨后又追加投資3500萬元,增加了8條智能生產線,大量採購智能裝備,並運用AI技術對設備智能控制。”王凱說。
改造升級后的5G智能工廠,干淨整潔。“從原材料到上引爐,變成銅杆,拉絲、淬火、成品,全流程自動化。”王凱表示,2024年,企業營業收入預計將突破7億元。
江西傳統工業佔比近七成,是江西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堅實底座。鉦旺科技改造升級的成功實踐,也是江西推進新型工業化的一個縮影。
江西把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作為工業強省的有效路徑,通過省級工業發展專項資金,開展入企診斷、打造行業標杆、鼓勵金融投資傾斜等,通力解決企業不會轉、不敢轉、不想轉的問題,激發傳統企業發展活力。
截至目前,江西已對1.4萬余家企業啟動診斷,對8000余家企業啟動改造,建成2家國家數字領航企業、14家國家5G工廠,數字賦能成效逐步顯現。
江西省樂安縣京磁新能源自動化生產車間。人民網記者 秦海峰攝
微視角二:朝“新”跑
驅車從撫吉高速樂安互通收費站下高速,5分鐘左右便可抵達樂安產業園。
步入江西京磁新能源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京磁新能源),生產車間設備運轉不停,忙著趕制電感器元器件訂單。
“投產不到半年,訂單就沒斷過。”京磁新能源總經理張耿杰滿臉笑容。他表示,公司在磁性元件領域的研究已有十余年,因為看好樂安的發展前景,公司近期又追加兩億元,投資落戶了一個新材料項目,主攻金屬軟磁材料,年底就可投產,預計年銷售額可達10億元。
為何短短一年,連續在樂安這個山區小縣落戶兩個億元級項目?張耿杰坦言:這裡新能源新材料產業鏈比較完善,對企業發展有很好的支撐。
“相比沿海城市,在江西投資能節約不少土地和人力成本,加上政府的‘保姆式服務’,讓我們既安心,又有信心,而且產業園交通也非常方便。”張耿杰指著公司地理位置圖對記者說,“比如今天這批訂單,裝車后,不到10分鐘就上高速,一天就能到達廣東東莞。”
新能源、新材料是樂安縣競逐戰略性新興產業賽道的主抓手,也是江西重點培育的優勢新興產業。
工業增加值躋身全國工業“萬億俱樂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突破1.8萬家,千億級產業達14個。作為新興工業大省,江西立足產業基礎和資源優勢,集中力量發展有色金屬、電子信息、新能源、航空等優勢產業。截至目前,江西省已培育國家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13個。
值得一提的是,以光伏產品、鋰電池、電動汽車等為代表的江西“新三樣”,2023年合計出口461.8億元,同比增長70.2%,成為拉動全省外貿增長的新引擎。
近年來,為打造低空經濟產業園,共青城修建了江西省首個市場化運營、環鄱陽湖首個A1類跑道型通用機場。圖為機場上空進行的飛行動態表演。人民網記者 時雨攝
微視角三:迎風飛
10月份,鄱陽湖進入枯水期,流域非法捕撈時有發生。
秋夜,鄱陽湖九江市共青城水域,在組網遙感技術的協調下,15架飛行器騰空而起,對浩瀚的鄱陽湖展開巡查。
飛行器攜帶的熱紅外成像相機對有疑點的地方進行拍照,然后通過AI識別技術確認是否有人在非法捕撈。
“一旦被AI識別為非法捕撈,熱成像圖和坐標就會傳到共青城市漁水局等執法部門工作人員的手機上,然后相關人員就可以迅速進行處置。”江西翱翔星雲科技有限公司(簡稱翱翔星雲)董事長、北京大學博士譚翔給記者講解了組網遙感技術在漁業巡查方面的應用。
鄱陽湖水域面積廣,靠人工巡查非法捕撈,難免有不少“漏網之魚”,而無人機巡視可讓違法分子無處藏身。其背后的科技支撐,正是翱翔星雲自主研發的“組網一號”無人機群載發車裝置。
“它高度集成了無人機發展的最新技術,能超遠程控制異地無人機協同作業。”譚翔介紹,除了漁業巡查,還可廣泛應用於公共安全、林業測繪、電力、突發事件等場景。
低空經濟是共青城重點打造的未來產業,有著中科院地理所、北京大學遙感所等科研院所背景的翱翔星雲,已研發了“低空天眼”實時快拼系統、遙感無人機、無人機載發車等數款軟硬件產品,應用場景涵蓋智慧城市、應急、電力、水利、環保、交通等。
譚翔表示,“組網一號”已經入選江西省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推廣應用指導目錄,不僅走俏國內,還接到了不少國外的訂單。
2023年1月,江西公布未來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3-2035年),前瞻布局未來材料、未來能源、未來生物、未來健康、未來顯示、未來航空等六大重點領域。同時,省級成立50億元規模的未來產業發展投資基金,在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未來產業科技園創建、場景創新與應用示范、創新成果加速轉化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
南昌加快建設未來科學城、瑤湖科學島﹔贛州、九江、吉安、上饒積極培育發展低空經濟產業集群﹔宜春、新余重點發展高能量比和高可靠性的固態電池、超級電容器等產業﹔景德鎮昌江區聚焦未來生物賽道,在高蛋白分離提取與制備等方面建立技術優勢……搶佔先機,未來已來。
10月22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前三季度,江西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5%,高於全國2.7個百分點,其中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6.7%、15.9%,新能源汽車產品產量增長124%。多項指標穩步增長的背后,是江西產業發展“韌實力”的好成色,也是經濟大勢“向新”“向好”的“晴雨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