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

醫學人文是醫患關系的潤滑劑(新視野·聚焦醫學人文①)

陳 偉
2024年11月05日09:0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努力使我國醫療衛生體系從“世界最大”轉向“質量最優”“人民最滿意”,是我們這一代醫務人員肩負的神聖使命。然而,醫療工作本身存在風險性、局限性和不確定性,即便醫療技術與醫院管理達到高水平,也無法確保所有治療萬無一失。但公眾對於更高標准醫療服務的渴望與優質醫療資源的稀缺性往往難以調和。

  這時候,醫學人文就是潤滑劑,是醫患溝通的橋梁和紐帶。其實,醫學的本質就是科學與人文相互交融的人學。近日,四部門聯合印發《醫學人文關懷提升行動方案(2024—2027年)》(簡稱方案),要求各地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將人文關懷融入患者診療全流程,把人文教育和實際工作相結合,持續推進醫學人文關懷工作。方案強調要將臨床一線醫務人員作為主要培訓對象,將新入職員工、醫療糾紛高發科室人員等作為培訓重點。

  作為方案起草的參與者,我深知方案之所以如此強調,是因為在診療活動中醫療投訴、醫療糾紛的發生率,通常跟工作量以及專業風險程度是成正比的。比如,中醫科鮮有嚴重的醫療糾紛,因為中醫診療一般不會造成嚴重的不良后果,更重要的是中醫望聞問切,噓寒問暖,很容易讓患者感受到醫生對他/她的關心。而手術相關科室就相對容易發生風險,尤其是疑難復雜的手術治療,水平再高的專家也很難完全避免出現並發症。

  因此,高風險科室的醫務人員,就更需要具有醫者情懷,在認真細致完成診療的同時還要和患者做好溝通,了解患者的家庭狀況、經濟狀況、執業狀況、把所有的風險在治療之前、手術之前跟患者講清楚,讓患者和家屬能夠理解難以避免的醫療風險的客觀存在,才能夠做到患者願意和醫者風險共擔。

  醫者初心是幫助患者解除或者減輕病痛,因此醫學專業本身充滿濃濃的人文情懷。醫療衛生系統醫學人文建設應當從“行風、院風、科風、作風”四個方面,分層次、分階段、有步驟地深入推進。文化是一種變成習慣的生活方式和精神價值,最后成果是集體人格。通過醫學人文精神的持續加強,有助於在醫療系統潛移默化地形成關心關愛患者的良好文化氛圍,讓每位醫者養成關心關愛患者的自覺自願。

  曾經有一位老前輩告訴我,作為醫者,不僅要精通專業知識,更要具備深厚的人文精神,臨床水平決定厚度,科研水平決定高度,醫療服務決定溫度,善良和責任是醫者必備的素質。患者是我們的老師,我們要用醫術和愛心去治愈他們的病痛。一個充滿人文關懷的醫療環境,不僅能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療體驗,還能激發醫護人員的職業自豪感和歸屬感,形成一個良性循環,推動整個醫療衛生系統向著更加人性化、更加和諧的方向發展。

  (作者為北京市醫院創新管理與技術應用協會醫學人文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北京口腔醫院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責編:鄒玢琦、邱燁)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