鵬城潮涌風正勁 贛鄱奮楫好揚帆
——江西省委黨校第64期中青一班赴深圳開展異地教學

為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進一步推動全面深化改革,深層次汲取先進經驗,12月2日至6日,江西省委黨校第64期中青一班來到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深圳開展異地教學。其間,全體學員深入深圳市南山區、光明區、鹽田區等地的知名企業、產業平台、重大項目一線開展調研,並在深圳改革開放干部學院聆聽專題講座,交流心得體會。通過案例教學、實地觀摩、互動體驗等多種方式,學員們細致了解了深圳的改革故事、改革勇氣、改革經驗、改革實效,切身感受到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干的特區精神,並從中借鑒經驗、啟迪智慧、汲取力量,更加堅定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心和決心,真正實現了學有所得、學有所悟、學有所獲。
直面差距 對標先進“取真經”
從默默無聞的海邊漁村,到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現代化國際大都市,40多年間,深圳不斷改革突破、創新先行、示范引領、實干篤行,跑出了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度。
光明區是深圳發展的一個縮影。走進光明區城市規劃展覽館,學員們通過展板、沙盤、5G電影等饒有興致地了解光明區的歷史沿革、發展脈絡、規劃全貌及未來藍圖,還重點調研了深圳市圍繞光明科學城,布局深圳醫學科學院、光明實驗室、深圳灣實驗室等一批科研機構,以及合成生物研究、腦解析與腦模擬、鵬城雲腦Ⅲ等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以科技創新促進產業創新,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科學城的做法成效。
來自紅谷灘區的萬曉娟邊走邊看、邊聽邊記。她說,從光明農場到光明科學城,從功能區到行政區,光明區的發展與蝶變對紅谷灘區具有很好的啟示意義。她要把深圳如何依托光明科學城等推動科技創新、聚力產城融合,如何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先進經驗帶回去,為加快推進南昌未來科學城建設、推動紅谷灘高質量發展提供有益借鑒。
凝聚共識 思想破冰促改革
異地教學期間,授課專家分別圍繞《積極構建全過程創新生態鏈 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與深圳改革創新實踐》等專題,既立足深圳實際,又著眼全球視野,運用翔實的數據、豐富的案例,多維度解讀深圳改革發展的奇跡,闡釋這座標杆城市何以是、何以能、何以為。
通過專題輔導講座,學員們對深圳市“吃改革飯、走開放路、打創新牌”的戰略選擇和發展路徑產生了強烈的認同感。從“三來一補”的突破,到克服產業遷移的陣痛,再到成為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大家深刻認識到深圳每一步的改革創新都源於思想破冰、敢闖敢試、敢為人先。
當了解到深圳市近年來積極探索“揭榜挂帥”“軍令狀”“賽馬制”等科研攻關模式,全力構建全過程創新生態鏈,實現從“科技荒漠”到“創新綠洲”歷史跨越的具體實踐,來自江西師范大學的季凱文贊嘆不已。作為一名高校科研工作者,他深知全周期、全鏈條的創新生態鏈對於推動科技創新的重要意義,認為江西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可以學習借鑒深圳和粵港澳大灣區的有益經驗,在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轉化、人才引育等方面進一步健全體制機制,加快推動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深度融合。
堅定信心 乘勢而上啟新程
此次深圳異地教學,對中青一班全體學員來說,既是對“先行者”“排頭兵”優異成績的實地觀摩,更是一次解放思想、開拓視野、提升本領、堅定信心的躬行實踐。
學員們走企業、進園區、看項目,先后深入聯想未來中心、大族激光科技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貝瑞特新材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東部通航鹽田直升機基地、華為鬆山湖基地等點位考察,近距離領略世界級“超級工程”——深中通道的宏偉壯觀,其間,還登上蓮花山頂,瞻仰“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的銅像並敬獻花籃,感受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為這片土地帶來的生機與蝶變。大家足跡所至、目之所及,盡是創新潮涌、活力澎湃的發展脈動﹔腦中所思、心之所系,盡是查短補缺、比學趕超的職責使命。
在對多家企業考察調研后,來自樟樹農商銀行的劉嘯對深圳的開放包容以及良好的營商環境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尤其是深圳人耳熟能詳的那句“來了就是深圳人”,更是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說,近年來,江西把營商環境優化提升作為“一號改革工程”加以推進,也取得了明顯成效。接下來,他將借鑒深圳的經驗做法,立足工作實際,以金融之力更好地賦能企業高質量發展,助力全省發展動能持續增強。
五天的異地教學,大家一路學習、一路思考。干貨滿滿的“移動課堂”、耳目一新的體驗教學、形式多樣的交流互動,讓學員們更加深刻地體會了“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進一步堅定了凝心聚力推進改革的信心和決心。大家一致表示,將把所學所思、所感所悟運用到工作實際中,聚焦“走在前、勇爭先、善作為”的目標要求,圍繞打造“三大高地”、實施“五大戰略”,在擔當實干中增強本領、在改革創新中謀求突破、在攻堅克難中淬煉品格,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江西篇章。(黎峰、鐘珊珊、資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