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

從“好上學”到“上好學”

——南昌市紅谷灘區縮小城鄉辦學質量差距見聞

2025年01月13日08:27 | 來源:江西日報
小字號

  義務教育優質均衡,不僅體現在城市,更體現在城鄉。作為一個新城區,南昌市紅谷灘區下了一盤大棋,有效縮小了當地區域、城鄉、校際之間的差距,讓學生既能“好上學”,更能“上好學”。

  為何要下這盤棋

  “我家孩子是這次改革的受益者之一。鄉鎮學校與城裡學校結成發展共同體,城裡學校為鄉鎮學校送去優質的教育資源,讓孩子也能享受城裡的優質教育。”2024年12月10日,說起義務教育城鄉發展共同體建設的優勢,流湖鎮的學生家長萬佳玲贊不絕口。

  兩年前,萬佳玲還在糾結要不要送孩子到城裡讀書。她之前認為,城裡的教育資源更加豐富,教學質量更高,但也意味著要承擔更高的生活成本。

  萬佳玲態度的轉變源於當地的一次改革。2024年2月,紅谷灘區多所鄉鎮學校與城區4所優質學校分別結成義務教育城鄉發展共同體,實施城鄉學校同一法人治理機制,實現師生管理一體化、教育教學一體化、教師發展一體化。

  據了解,紅谷灘區城區范圍內擁有較好口碑的優質學校,但在距離城區數十公裡之外的流湖鎮、厚田鎮、生米鎮等鄉鎮學校,仍面臨著教育底子弱、資源不足、教育質量亟待提升的困境。經過充分調研,該區出台《紅谷灘區關於推進義務教育城鄉發展共同體建設的實施方案》,在全區城區與鄉村學校探索同一法人治理機制,採取“名校+弱校”“名校+新校”“名校+名校”的教育集團模式,推動城區教育資源的均衡分配。

  如何下好這盤棋

  寒冬的午后,記者來到流湖鎮義渡學校小學部,隻見校園內干淨整潔。95后教師喻練琴主動聊起兩校建立的“同心”交流常態機制——“師師結對”“師生結對”“生生交友”,“九龍湖街道騰龍學校安排了同年級帶班經驗豐富且同樣任教語文的班主任與我結對。”線上線下交流,幫助學校老師們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在喻老師的班級裡,每名學生都有一名對應的導師,導師們除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更關心他們的心理健康和成長需求。每天放學后,喻老師都會留在教室裡,與幾名需要特別關注的學生進行深入交流,幫助他們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困惑。

  在“生生交友”活動中,義渡學校與騰龍學校的學生們建立深厚友誼。他們通過線上交流、共同參加活動等方式,增進對彼此的了解和信任。每當節假日來臨,兩所學校的學生都會互相寄送賀卡書信,表達對彼此的美好祝福。

  紅谷灘區實驗學校與厚田中心小學、厚田初級中學是共同體學校。在構建共同體之初,紅谷灘區實驗學校校長黃學碧對教學管理等8項管理制度進行優化。如今,兩校基本實現內部管理一體化,同步開設了“我型我秀”德育課程及科技、書法、合唱、健美操4個社團課程。

  這盤棋還有哪些高招

  師資力量的統一調配與互動交流,是紅谷灘區教育共同體建設的核心所在。教育共同體內通過駐教、走教等多種方式,讓城鄉教師得以跨越地域界限,共同參與到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中,不僅盤活了教師資源,更促進教學經驗的共享與智慧的碰撞。

  如何激發教師隊伍的活力與積極性?紅谷灘區專門建立了教師流動激勵機制,將教師在共同體成員校間的交流輪崗經歷,作為職稱評聘、干部提拔的重要考量因素。這一舉措為教師們的職業發展鋪設了更廣闊的舞台,打消了交流輪崗教師的后顧之憂。

  在教育共同體機制的推動下,鄉村學校的課后服務實現了有需求學生的全覆蓋,解決了家長接送難的問題,還通過藝術、體育、科技等豐富多彩的“一校一品”素質拓展課程,開闊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與創新能力。

  紅谷灘區還積極探索並實踐“雙師課堂”教學模式,通過智能輔助教學系統實現常態化、全學科、多主講的教學場景。“我們加快推動共同體成員校之間的資源共享、管理共進、師資互派、教學互通、學生互動,加速縮小城鄉、校際的差距,提升群眾對教育的滿意度。”紅谷灘區教育工委相關負責人說。(全媒體記者 康春華)

(責編:邱燁、鄒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