畬鄉群眾:結束“借電”史 用上“江西電”
“得益於充足的電力保障,基地年前新建6個智慧蔬菜大棚,可以擴大富硒有機蔬菜種植規模﹔生豬養殖可以用電供暖,規模也從年出欄200頭增加到1000頭。”1月13日,在貴溪市樟坪畬族鄉西排村神山下富硒農業種養基地,負責人龔加紅告訴記者,過去村裡用的是“福建電”,20多年前建成的電力設施也相對老舊,難以滿足規模化農業生產的需求,企業發展一直受制約。
西排村位於貴溪市東南部山區,地處閩贛交界,緊鄰福建省光澤縣,平均海拔500多米。2001年以前,村裡一直使用小水電。2001年當地進行農網改造后,經國網鷹潭供電公司與國網南平供電公司協商,高壓供電由光澤縣供電公司負責,配電台區及低壓線路由貴溪市供電公司維護及進行到戶服務。
近年來,村民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家裡添置了不少電器,村裡也辦起了竹制品加工廠、碾米廠、現代農業種養基地,對電力保障要求越來越高。“負荷不斷增加,線路設備也已老化。這裡屬於江西的供區,但沒有接入江西的電網,一直由福建供電,長期以來沒有改造升級。”文坊供電所所長車寒英說,逢年過節或暑期,村裡就會出現供電不穩定現象,加上低壓線路雜亂、接頭多,存在不少安全隱患。
國網鷹潭供電公司多次計劃將西排村的供電線路接入江西電網,由於距離西排村最近的電源點都在20公裡之外,沿途山高林密,且冬季冰雪災害、夏季雷電災害多發,立杆架線難度很大,項目一直未能立項實施。2024年5月,在國網江西省電力有限公司支持下,國網鷹潭供電公司啟動實施10千伏閩贛線路聯絡建設項目,徹底解決歷史遺留問題。
“工程實施過程中,我們採用了抗擊雨雪冰凍災害的差異化設計,選用更高標准電杆、更厚鐵附件、更粗導線,抗擊冰雪的能力更強。”國網鷹潭供電公司相關負責人黎敏介紹,這條線路是一條跨省互聯線路,使用贛閩雙電源供電,供電能力由200千瓦提高至2000千瓦。經過5個多月的緊張施工,2024年10月23日,10千伏閩贛線路聯絡建設項目建成,西排村162戶621名村民結束“借電”史,用上了“江西電”。
在西排村村民廣場,村黨支部書記胡清萍正與供電公司工作人員一塊為安裝電動車充電樁設計選址。“有了充電樁,自駕游客就可以放心來玩了,村裡將依托高山盆地綠色生態資源發展鄉村旅游,引導村民將農房改造為民宿,讓大山深處的群眾在家門口吃上旅游飯。同時,加大與神山下富硒農業種養基地合作,發展智慧富硒農業,多渠道帶動村民增收。”胡清萍高興地說,“現在,再不用為電發愁,村民生活更便利,鄉村振興更有信心了。”(全媒體記者呂玉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