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起百姓“穩穩的幸福”
——萍鄉黨建引領“繡”出基層治理新圖景解碼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夜幕降臨,一場別開生面的“屋場貼心會”在上栗縣上栗鎮萬石村開始了。鎮上、村裡的黨員干部和村民圍坐在燈光下,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圍繞鄉村建設暢所欲言。
干部與群眾同照一盞燈、同坐一條凳,把話筒交給群眾,讓群眾成為主角,在工作一線擺問題、談想法、想對策,凝聚起共建共治共享的正能量。
基層是社會治理的最末端,也是服務群眾的最前沿。近年來,萍鄉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將群眾利益作為基層治理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深入實施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七大攻堅行動,用精細化治理“針法”,穿起基層工作“千條線”,大大提高了基層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2024年,萍鄉市公眾安全感滿意度全省最高,每10萬人命案發案率全省最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數、涉及人數分別下降7.69%、5.33%。
密碼一:
因地制宜優化網格管理,讓百姓找得到人、辦得了事,織牢織密群眾“幸福網”
“今天討論的主題是電動車充電難問題,我們聽完大家的意見后會迅速採取解決措施。”1月8日下午,萍鄉市安源區鳳凰街道北橋外社區業主談話室內,一場業主議事會正在舉行。社區黨委書記吳楠告訴記者,定期舉辦業主議事會,及時幫助社區居民解決急難愁盼問題,是社區因地制宜優化網格管理的生動實踐。
萍鄉市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依托警航力量進行跑圖建模,將全市村、社區劃分為3961個網格,成立網格黨支部564個、網格黨小組3397個。為讓百姓找得到人、辦得了事,萍鄉市繪制網格區域、分布、管理圖,對網格內住宅小區、商圈樓宇等進行編號,注明樓棟數、常住人口、網格員等相關信息,明確網格准入事項,配齊網格員,為群眾提供定點、上門、代辦、幫辦四項服務。
“我們將黨支部建在小區、黨小組建在樓院,不斷優化網格管理,並推動各縣區堅持以群眾利益為工作導向,積極探索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新模式。”萍鄉市委組織部副部長陳麗表示。
安源區實施黨建引領網格化治理“幸福360”工程,將全區設置為360個網格,每個網格設立1個黨組織,選派300余名黨建指導員“駐”網格,1626名在職黨員到共建社區和居住社區服務群眾,形成了“人在網中走、事在網中辦、難在網中解、情在網中結”的基層治理新格局。
“以前村裡五個人做的一攤子事,現在由‘大組長’一個人來做,村裡的工作再也沒有出現卡殼和推諉的現象。”在湘東區湘東鎮江口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楊文群看來,湘東區全面推行“大組長”制,將黨小組長、村民小組長、村民理事會會長、網格長、志願服務隊隊長合並為大組長,由“五人五職”變為“一人五職”,有效破解了農村基層治理人員冗余、職責重疊、運轉不夠順暢等問題。
在湘東區峽山口街道新街社區,外賣員肖淼點開“鄰裡一家親”微信小程序,將井蓋破損的照片上傳后,便繼續趕往下一個送餐點。“在城市中穿梭,一旦發現問題,隨手一拍上傳到平台,立刻會有專業人員前來處理。工作之余還能為基層治理出一份力,真的很開心。”肖淼樂呵呵地說。
萍鄉市積極探索推進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黨建工作,建立了市縣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黨群服務中心和80個“貼心驛站”,組建“紅藍黃騎士”隊伍,動員3900余名外賣員、快遞員等參與基層治理,引導新就業群體黨員到社區報到、擔任社區兼職網格員,積極參與社區社情民情收集、市容安全巡查等志願服務,新業態、新就業群體由“治理對象”轉變為“治理主體”。
密碼二:
大力推動資源力量下沉,構建“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的基層治理共同體
知識競賽、反詐小品、脫口秀……近日,萍鄉市安源區檢察院為居民送去的普法宣傳活動,讓現場的大爺大媽們在歡笑聲中加強了防騙意識。
在蓮花縣金城社區琴亭花苑小區,污水管道堵塞修復工程三天就完工了,化解了群眾的心結。“有了縣住建局的共建助力,發揮出‘1+1>2’的效應。”社區黨總支書記劉文慧開心地說。
基層工作千頭萬緒,長期面臨事多人少資源不足的窘境。如何不斷提升治理水平?萍鄉市持續擦亮“群眾貼心人”黨建品牌,通過在職黨員進社區、黨組織結對共建、職能部門力量下沉等方式,持續為基層治理注入動力和活力。
萍鄉市推動機關單位到結對共建社區報到、在職黨員到居住地報到,制定需求清單、職責清單、資源清單,通過組織建設聯建、重大任務聯干、志願服務聯辦等方式,實現機關在職黨員“一呼百應”“有呼必應”。截至目前,萍鄉市共推動各級黨組織和1.6萬余名黨員干部深入基層一線,為群眾辦實事6800余件。
1月9日,走進蘆溪縣銀河鎮河下村,隻見連片的大棚蔬菜綿延鋪展,種植大戶易飛和妻子周玉成正忙著打包配送大白菜,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這個曾經的軟弱渙散村,如今實現了蝶變新生。
“在市級結對共建單位的幫助下,我們村依托天然富硒富鋅土地資源優勢,建了千畝富硒蔬菜產業基地,積極打造‘銀鳳牌’果蔬品牌,並通過線上直播等方式銷售,去年富硒富鋅農產品銷售額達20萬元。”河下村黨委書記易永輝介紹。“我們積極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組織市直機關模范黨組織與30個軟弱渙散村(社區)黨組織結對共建,以先進帶后進促提升。”陳麗告訴記者。
“我是郭斌,大家可以加我微信,有事方便聯系。”2023年,湘東區啟動社區民警兼村(社區)副書記試點工作,剛擔任麻山派出所教導員的郭斌主動申請挂點麻山鎮三山村,成為全市第一個“穿警服的村支書”。如今,他的手機裡有近6000名好友,備忘錄裡裝滿了居民的喜怒哀樂。
基層治理不是“獨角戲”,而是“大合唱”。萍鄉市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統籌黨建、民政、信訪、應急管理等部門,持續推動資源、力量、服務向基層下沉,切實把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基層治理優勢。同時,不斷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不斷拓寬群眾參與社會治理渠道,推動基層治理從“干部干、群眾看”向“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轉變,積極構建基層治理共同體。
密碼三:
聚焦精細化管理,提升服務水平,讓“民生”跟著“民聲”走
1月10日9時左右,安源區青林社區的數名志願者已經在廚房忙開了。“我們社區食堂既有公益特色,又是企業性質。目前餐標8元至10元不等,90歲以上的老人以及特困群體、重度殘疾人免費。”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蘭小玉如是說。
民之安樂皆由治。萍鄉市將群眾是否滿意作為檢驗基層治理成效的重要標尺,聚焦精細化管理,把保障、服務、改善民生作為重要內容,不斷為群眾提供優質服務,讓“民生”跟著“民聲”走,基層治理更接地氣、更聚民心。
如今,幸福食堂、共享物業、醫養結合、盤活閑置資產等民生工程在村、社區遍地開花,群眾享受到更加優質便捷的服務。同時,萍鄉市持續加強志願服務和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等陣地,打造安源紅鄰裡之家、龔全珍工作室等市縣鄉村四級志願服務平台1000余個、站點786個,累計培育7.1萬余名志願者參與社區養老、關愛留守兒童等基層社會服務,做到服務百姓“零距離”。
除了在生活上為群眾提供便利,萍鄉市還將基層治理的觸角延伸到產業振興方面,通過黨建引領凝聚各方合力,有效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上栗縣長平鄉馬良村充分發揮工匠資源優勢,創辦村集體企業萍鄉魯班建設有限公司,用好用活村級小額工程“公司+工匠+搖號”政策,快速發展壯大。“我們主要承接農村小微工程,去年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100萬元大關,帶動了30余名村民就業增收。”村黨支部書記黃勇說。
走進湘東區白竺鄉和平農場,黨員志願者們正忙著指揮前來觀光的游客有序泊車。“以前村裡沒產業,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自從成立了桐花谷強村富民公司,一切都有了變化。”村民曾江良笑著介紹,“公司帶著我們搞旅游、做研學,為我們提供了在家門口就業的機會,現在每個月能賺好幾千塊錢。”
萍鄉市推廣以工代賑項目,通過鼓勵和支持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組建村民理事會、勞務合作社、施工隊等方式,承接公益性、產業發展配套基礎設施項目。同時,推行強村富民公司模式,整合各村資源,以市場化運營、公司化管理的方式,因地制宜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去年集體經濟年經營性收入超50萬元的村達111個。
風展紅旗如畫。如今的昭萍大地,基層更有活力、發展更可持續、群眾更加幸福,一幅精管善治的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新圖景正徐徐展開。(全媒體記者 邱 玥 陳記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