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黃代放:民營經濟未來發展在於科技創新

全國人大代表、泰豪集團董事會主席黃代放。受訪者供圖
“民營企業應把握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的發展機遇,以科技創新為引擎,不斷提升自身競爭力,以應對各種挑戰。”2025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泰豪集團董事會主席黃代放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表示。
民營企業發展是今年全國兩會熱議的話題,作為一名來自民營企業的代表,黃代放認為,當前民營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內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不管外部環境如何變化,關鍵始終都在“科技創新”。企業隻有苦練創新“內功”,才能跟上時代發展的大趨勢。
同時,黃代放特別關注良好的營商環境對民營企業健康發展的影響。黃代放認為政商關系“既要防止‘不打交道’,也要杜絕‘不干淨地打交道’,依法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才能營造健康的營商環境。”
黃代放連續多年積極為民營企業發展等議題建言獻策,他認為民營企業的未來發展之路在於科技創新。尤其在參加民營企業座談會后,他對這一觀點有了更為深刻的體會。
在泰豪集團的37年發展歷程中,經歷了數次技術創新的關鍵轉型:從“技術+服務”的IT服務商,到“技術+資本”兼並國企升級為“大船結構”,再到“技術+品牌”塑造中國馳名商標,泰豪集團積極在轉型中提升競爭力。
黃代放表示,“三個相信”(相信改革開放、相信市場力量、相信年輕人)是驅動泰豪穩健前行的重要理念,這與當前民營經濟發展的客觀環境,本質上存在著一定融通。比如,國內統一的特大市場、完備的產業體系和基礎設施、每年千萬大學畢業生的人才紅利都是民營企業發展最大的機遇。特別是在當前人工智能成為風口的情況下,科技創新及其成果轉化應用將在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方面發揮更大作用。民營企業大展身手,正當其時。
“我們希望把中國的品牌和中國的技術帶到世界各地。”黃代放介紹道,如今泰豪正全面推進二次創業,目標是從“中國的泰豪”邁向“世界的泰豪”。泰豪以應急電源、綜合能源管理系統為主打產品,同時在非洲、東南亞、中東等市場積極布局,推動中國技術與品牌“走出去”,推動產教融合,培養國際化人才。
(實習生袁飛芸對本文亦有貢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