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

跟著訂單,“走”一趟空調智能生產線(經濟新方位·探訪智能工廠)

本報記者 程遠州 韓文榕
2025年03月20日08:55 |
小字號

原標題:跟著訂單,“走”一趟空調智能生產線(經濟新方位·探訪智能工廠)

  圖為金灣格力智能工廠鈑金—噴涂車間產線。本報記者 程遠州攝

  數據來源: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國家統計局等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培育一批既懂行業又懂數字化的服務商,加大對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支持。

  智能工廠是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的主戰場。前不久,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首批卓越級智能工廠名單,共有235家工廠入選。這些智能工廠覆蓋超80%的制造業行業大類,產品研發周期平均縮短28.4%,生產效率平均提升22.3%,不良品率平均下降50.2%,碳排放平均減少20.4%,提質增效降碳成效顯著,代表著我國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的領先水平。

  近日,記者走進家電、高端裝備、農業機械等行業的卓越級智能工廠,看看智能生產線如何高效生產,又給行業發展帶來哪些新氣象。

  ——編 者

  “訂單JC0003524,508台,開始組裝。”唐杰的平板電腦上,一個新的生產任務“跳”出來:一名歐洲客戶訂購的508台空調,進入總裝環節。

  唐杰是格力電器(珠海金灣)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灣格力”)總裝車間的一名班組長,今年初,他所在的工廠入選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的全國首批卓越級智能工廠。

  智能工廠長什麼樣?

  園區裡,總裝車間居中,鈑金—噴涂等生產車間與各種庫房分列四周,空中物流環線將車間庫房連為一體。“生產車間的零部件,經空中環線傳送到總裝生產線作業平台,機械臂將其組裝好后,再運輸至成品倉庫。”金灣格力生產計劃部部長林華說。

  工廠內,3個系列、2000多種型號,兩條生產線混線生產,全負荷運轉,平均15秒可以下線一台空調。

  “從銷售下單到產品設計、採購、排產,再到客戶服務,全流程實現數字化管理。”金灣格力總經理陳政華介紹。客戶在線上下訂單后,可通過服務平台實時查詢訂單狀態。管理系統將銷售訂單根據貨期、型號等信息進行處理后,自動下發給相關供應商備料,並傳遞生產訂單到金灣格力的工廠。

  智能工廠好在哪兒?

  管理效率提升50%,生產制造效率提升100%。智能制造讓工廠更高效的同時,質量也更有保証。

  電腦前,唐杰確認訂單,核對參數﹔產線上,一個個空調底板被生產出來,機械臂為其貼上條形碼。“條形碼就是空調的‘身份証’。機械臂識別它,對其進行精准組裝。消費者掃描成品上的二維碼,可以溯源至每一道生產環節。”唐杰說。

  工人負擔輕,准確率更高。唐杰長期擔任工廠班組長,對此深有體會:“以前接到訂單,要制定生產計劃、協調補充物料等,繁瑣耗時還容易出錯。現在,自動化程度更高,隻需要核對信息、處理異常預警,確保生產順暢。”

  從無到有,零部件在生產線上“轉上一圈”,一台全新的空調便被生產出來。建成這樣配合無間的生產線,靠的是什麼?

  “秘訣是將創新鏈和產業鏈對接起來。”金灣格力研發部部長楊勇說,工廠與多家企業、科研院所合作,研發建立工業大腦智慧中心,合作攻克300多項技術難題,實現產線、設備和軟件系統的融合。

  鈑金—噴涂車間,機械臂抓起一塊面板,精准懸挂在積放鏈上,輸送到噴涂工序。“別小看懸挂這個簡單的動作,這可是我們的‘絕活’。”楊勇說,面板孔徑本身不足1厘米,而傳送帶一刻不停,精准懸挂非常難。科研人員反復試驗,不斷改進人工智能視覺識別等相關技術,才讓機械臂達到了如今的精准度。

  “每一台空調從物料採購到流水線生產,再到交付,要經過800多項質量檢測,一樣要靠‘5G+人工智能’檢測平台來完成。”金灣格力數字智慧實驗中心,質量控制部部長賴澤豐正帶團隊開展噪聲檢測,“通過人工智能模擬不同濕度、溫度環境,我們將空調運行的最大噪聲降低到10分貝以下。”

  從一個個零件到一台台成品,走完480米長的總裝生產線,訂單JC0003524的508台空調陸續進入成品庫。很快,這批訂單通過珠海高欄港出海,開啟下一段旅程。

(責編:邱燁、鄒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