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宜春:深化“四個100” 抓實“四個一批” 推動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

“創新基層文明實踐,做好文明實踐報道,要高度重視文明實踐活動主題、內容和形式的策劃,既要有立意的高度,也要有思考的深度和報道的鮮活度,才能引發群眾的共情,實現有效的傳播。”日前,江西省“四個100”文化導師鄒海斌在樟樹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為基層文明實踐員們開設了一堂文明實踐新聞選題策劃培訓。
“四個100”文化導師下鄉計劃是江西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文化強省戰略實施、賦能文明實踐深化拓展的務實創新舉措,旨在向全省100個縣市區各派駐百名新聞、宣講、文藝、非遺導師,為鄉村全面振興蓄力賦能。“非遺不僅是歷史的記憶,更是未來的生機。”非遺導師、省工藝美術師龔穎鵬表示,在非遺傳承保護至關重要的當下,“四個100”文化導師下鄉計劃為非遺的活態傳承提供了重要平台,更多非遺項目得以在鄉村煥發新的活力。“我的任務是搭建傳承橋梁,協助傳承人記錄技藝,培養新生代接班人,推動非遺進校園、進社區,讓更多人感受文化根脈。”
如何讓優質導師資源價值得到最大限度呈現?高安市、袁州區、奉新縣等地縣市區委書記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主任身份與導師會面,為導師頒發証書,讓導師們俯身基層、服務群眾中既有獲得感,又有榮譽感﹔萬載縣在“四個100”文化導師見面會上同步啟動“名師帶徒”結對儀式,四位來自省廣電網絡視聽中心、省委黨校及當地採茶戲、花燈劇等領域的導師分別與多位縣級文化工作者開展“一對多”結對,夯實基層文化人才培育工程﹔靖安縣在導師見面會當天舉辦以“文明之光 實踐同行”為主題的文明實踐精品項目大賽,導師以評委身份為大賽賦能,及時了解當地文明實踐資源稟賦,大家表示,要以項目化思維推動當地文明實踐融入日常,化作經常。
3月15日,一場大型青年歌唱家文藝晚會在宜豐縣文化中心舉行,晚會不僅為當地群眾帶來了一場視聽盛宴,也是“四個100”文藝導師助力鄉村文化建設的生動實踐。晚會籌備期間,從演員表演到主持人台風,從化妝到燈光,再到舞台走位,文藝導師、宜春學院教師劉川對晚會的各個環節進行了細致入微的指導。
宜春市在抓好省級導師資源基礎上,還重點在“四個一批”(即設立一批工作室、配套一批土專家、培育一批好項目、提升一批實踐站)上同向發力,推動優質文化資源在贛西大地落地生根,結出碩果。目前,全市已建設13個文化導師工作站(點),讓導師扎根基層“有場所”﹔配套212名縣級本土文化人才,打造一支“群眾身邊不走的隊伍”,並確保全市鄉鎮、街道人才服務資源全覆蓋﹔成立10個項目服務小組,為省級導師及縣級人才共同策劃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明實踐精品項目提供支撐﹔同時,加大對薄弱陣地、偏遠陣地的幫扶力度,著力提升一批活動質效不高、陣地建設仍有差距的實踐站,確保優質文化資源全面下沉,不留“死角”。
讓黨的創新理論真正“飛”入尋常百姓家,是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的核心任務。“作為宣講導師,我將立足新時代文明實踐建設,深入挖掘和傳遞地方獨具特色的文化故事,推出更具親和力、充滿吸引力的宣傳宣講活動,用朴實真情和智慧語言讓文化宣講煥發新力量。”宣講導師、江西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李德滿如是說。(劉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