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

江西遂川:林農變“林總” 奏響共富新樂章

2025年03月21日14:58 | 來源:人民網-江西頻道
小字號

地處羅霄山脈腹地的遂川縣,林木資源豐沛,林地面積達25.8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高達79.13%。

近年來,一場綠色變革正在遂川悄然上演。曾經“靠山吃山”的林農,在林下經濟蓬勃發展的浪潮下,成功轉型升級,實現了從普通林農到林下經濟“掌舵人”的“蝶變”,成為引領產業發展的“林總”,開啟了生態與經濟雙贏的新局面。

過去,林農主要依靠砍樹賣木頭維持生計,經濟效益低下,且因缺乏科學的間伐知識,對生態環境造成了一定破壞。隨著生態保護意識的增強和相關政策的推進,傳統林業模式難以為繼,林農面臨生存壓力和轉型挑戰。

一次偶然的機會,禾源鎮青年林漢南接觸到了“林下經濟”。對於正在思索如何創業致富的他來說,這猶如一道曙光照亮了前路。得知林下種植中藥材既能充分利用空間、保護生態,又能獲得可觀的經濟效益后,望著郁郁蔥蔥的山林,他“心動了”。

2024年上半年,林漢南毅然決定在自家林地試種中藥材——粉防己。為了種好藥材,他四處拜師學藝,參加各類培訓班,請教大學教授,不斷總結經驗教訓。經過不懈努力,他終於掌握了關鍵技術。

下半年,不甘於現狀的林漢南又開始琢磨種植黃梔子、厚朴、黃精、吳茱萸等中藥材。目前,他已種植黃梔子1000余畝、厚朴200畝、黃精200畝、吳茱萸400畝。

林漢南介紹,黃梔子的花期在每年5月至7月,果期則從5月持續到翌年11月。他採用生態種植方式,不施化肥、不打農藥,確保藥材品質一流。2024年,黃梔子畝產量達3000斤,每畝毛收入2萬元。

為了進一步壯大產業,林漢南注冊了一家公司,並成立了專業合作社。他規劃在左安鎮筑峰頂建設一個1萬余畝的基地,種植高山仿野生、近野生中藥材20余種。這一舉措不僅能直接創造大量就業機會,涵蓋種植、採摘、加工、銷售等多個環節,還能為當地村民提供穩定的收入來源。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像林漢南這樣的當代林農,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漫山的綠色海洋中翻涌起一朵朵致富的浪花。

肖本權是巾石鄉竹坪村村民,原本是一名篾匠。2012年,他偶然得知林下種植能獲得可觀收益后,瞬間眼前一亮。為此,他四處打聽並查閱資料,最終決定在自家林地試種竹蓀。

起初,種植過程並不順利。竹蓀對生長環境要求苛刻,溫度、濕度、光照稍有偏差,就可能導致產量低甚至絕收。但肖本權沒有放棄,不斷總結經驗教訓,調整種植方法。

他曾多次前往外地學習先進技術,並邀請專家現場指導。經過無數次試驗,他終於掌握了關鍵技術。隨著第一批竹蓀成功上市,市場反響熱烈,供不應求,不僅收回了成本,還獲得了豐厚利潤。

2022年,肖本權的食用菌種植技術已非常成熟。他利用地處105國道旁的交通優勢,聯合村民肖本榮、肖小文等7人,流轉土地60畝,搭建了70多個大棚,成立了本權種植合作社並擔任法人,開啟了在森林附近種植羊肚菌的新篇章。

肖本權介紹,目前合作社擁有200多個大棚,佔地300畝,羊肚菌長勢良好,畝產鮮菇約1500斤。按2024年市價60元/斤計算,每畝毛收入約9萬元。一部分鮮菇批發至廣東、福建、湖南等地,也有外地大戶上門收購﹔另一部分則加工成干貨,通過網店銷售。

“豐收的那一刻,我就知道所有的堅持都是對的。搞林下種養真的能賺錢,過上好日子!”肖本權激動地說。

隨著合作社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林農聚集在肖本權等人身邊。除草、鬆土、開溝、蓋棚、放種等勞務工作,全部由當地及周邊村民完成,為富余勞動力提供了豐富的就業機會,實現了家門口就業增收,共享發展成果。

通過發展林下經濟,林農們丟下了斧頭,扛起了鋤頭,森林資源得到了更為妥善的保護,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如今,林下經濟已成為遂川縣林農的富民產業之一。僅2024年,全縣共發展林下中藥材1.3萬畝,各類林下經濟經營面積累計達14.6萬畝,年總產值7.03億元。不少曾經“靠山吃山”的林農,搖身一變,成為了擁有產業的“林總”,過上了富足的生活。

“正是踐行‘兩山’理念,生態好了,大家的‘錢袋子’也鼓了!”林漢南自豪地說。張澤東、劉祖剛、張春林)

(責編:邱燁、帥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