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

青山踏破覓“黑金”

——江西省地質局第三大隊贛西北尋釩記

2025年03月22日13:11 | 來源:人民網-江西頻道
小字號

在贛西北褶皺帶腹地,青灰色山脊如遠古巨龍盤踞,億萬年的地質運動將岩層擠壓成凝固的波濤。

江西省地質局第三大隊地勘公司承擔的2025年江西省礦產資源保障續作項目——修水楊梅埂釩礦普查項目就蟄伏在這片地質迷宮深處,正上演著江西地質人的找礦故事。

破曉出征

“李紹威,把伽馬槍再檢查一遍!”晨曦中,第三大隊物探高級工程師丁皇江抹了把額頭的露水,古銅色的臉龐在朝陽下泛著光。這支由地質、物探、水文和測量等6人組成的突擊隊,今年已在楊梅埂駐扎一月有余,正沿著羊腸小道向新勘探點進發。

腳下,砂岩小徑被露水悄然潤澤,隊員們舉步間目光如炬,不放過岩層的任何蛛絲馬跡。手中的地質錘與羅盤,在日光輕撫下閃耀著金屬光澤,那是專業與堅毅交織的光芒。項目負責人李奇以地質錘撥開荊棘,嗓音裹著山風傳來:“三點鐘方向岩層出露,注意構造接觸面。”

跑線勘探

跑線,作為地質勘探的先鋒號角,是一場與大地深度對話的征途。

隊員們依照前期精密規劃的路線,沿著蜿蜒曲折的山路奮力攀登。大家緊握地質錘,每前行一段路程,便會有意停下。他們敲擊著周遭的岩石,那清脆的敲擊聲,是他們與大地交流的獨特語言,憑借深厚的經驗,解讀著岩石的質地與類型。他們蹲下身子,近距離端詳岩石的風化痕跡、表面紋理,不放過任何可能暗示地下礦脈走向的細微線索。一旦捕捉到異常的地質現象,便迅速標記位置,掏出GPS精准記錄坐標,為后續的深度探索奠定基礎。

三月凍雨

3月的楊梅埂礦區遭遇了罕見的極端天氣。

先是一場凍雨傾盆而下,緊接著雷暴轟鳴。12小時內,氣溫從31.5℃斷崖式跌至4.8℃,凜冽的寒風裹挾著冰冷的雨滴,肆意侵襲著整個礦區。

“鑽塔防雷裝置檢查完畢!”“柴油發電機已啟動保溫模式!”鑽工向鑽機班長匯報著鑽機情況。

項目部人員則頂著寒風,冒著風雨穿梭在礦區,提醒鑽機施工人員迅速撤離。在大家心中,人員安全是首要責任,隻有確保人員平安,才能持續推進項目。

巾幗芳華

在這支隊伍裡,唯一的女地質隊員胡寅秋,肩負著鑽探編錄的重任。她安靜地坐在鑽機剛取出的鑽孔岩心旁,盡管鑽機的蜂鳴聲持續不斷,卻無法擾亂她分毫。

她手持放大鏡,全神貫注地觀察樣本的礦物組成、結構構造,眼神中滿是專注與執著。一邊觀察,一邊在記錄表格上工整地填寫岩石名稱、顏色、礦物成分、粒度、岩石結構等關鍵信息。遇到難以辨別的礦物,她迅速查閱專業的地質圖譜,或是虛心向經驗豐富的同事請教。此外,她還要梳理跑線隊員反饋的地質現象和數據。她將GPS記錄的坐標准確無誤地標注在地質圖上,把岩石走向、傾角等數據巧妙轉化為直觀的圖表。

這些看似枯燥的數據和記錄,在她的筆下,逐漸勾勒出地下地質結構的清晰輪廓,為后續勘探工作筑牢根基。

星夜追光

“小胡,這岩心怎麼像千層餅似的?”夜晚,在項目部,胡寅秋正帶著技術員分析樣本。她笑道:“這可是大地寫的日記,咱們要當最忠實的讀者。”說著用地質錘輕輕敲開斷面,黑色的斷層面在燈光下泛著金屬光澤。

“小胡,這數據對不上啊!”胡寅秋被測量員李圳叫住。於是兩人打著手電重返岩心庫,在成堆的樣本中翻找。“找到了!”晚上9點,胡寅秋舉著半截岩心沖進來:“是斷層錯動導致的採樣誤差!”

金石為証

經過一個多月的鏖戰,當2個鑽孔岩心都呈現穩定的釩礦化帶時,大家爆發出歡呼。

該項目2023年啟動,截至2024年12月,已累計完成1:5000地質測量3.55平方公裡,施工槽探8個、剝土5個,鑽孔14個,總工作量約3180米,探獲氧化釩儲量等級達中型礦床規模。

山風掠過,這場大地與勘探者的對話,永不會落幕。地質錘的回聲仍在群山間震蕩,每一道岩層紋路都是大地密碼,每滴勘探者的汗水都是解譯密鑰。(廖柳、胡寅秋)

(責編:鄒玢琦、帥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