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落戶“樣式雷”祖屋
用“大國工匠” 育“明日工匠”

“何謂匠心?”“追求卓越、精益求精,這是我理解的‘樣式雷’的匠心。”
這一幕對話,發生在3月18日江西省“大思政課”樣式雷實踐教學基地揭牌現場。面對年輕學子的提問,江西省樣式雷建筑文化研究會副會長雷大輝用兩個關鍵詞作答。
300多年前,雷氏先人走出永修縣梅棠鎮,創下“一家‘樣式雷’,半部古建史”的傳奇﹔300多年后,江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的一群年輕學子走進“樣式雷”祖屋,通過“行走的思政課”,尋覓匠心的內涵。
一場跨越時空的奇妙對話就此開啟。
祖屋正廳處,一棟棟微縮古建筑靜靜立於玻璃展櫃中,榫卯相接,斗拱層疊,飛檐展翅,毫厘見真章。
“中國目前40項世界文化遺產,5項與‘樣式雷’有關,數萬件建筑圖檔和制作燙樣,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記憶名錄》,他們的秘訣是什麼?”圍在展品旁,江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們展開熱烈討論,雷大輝也加入其中,他結合“樣式雷”創新使用平格樣推動建筑設計規范化、標准化的案例現場授課。討論中,工匠精神變得具體而生動。
“勤勉敬業 以技報國”“不貪不吝 誠信做人”……側廳處,一幅幅以雷氏家訓為內容的書法作品力透紙背,吸引江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的同學們駐足、沉思。
“我們仿佛穿越時空,觸摸到‘樣式雷’的匠心、匠術、匠德。”江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工程系學生唐鑫說。再次把目光投向展陳的“明間面闊一丈二尺八寸”規制,以及“五踩斗拱”升斗構件,大家開始思考那些書本沒有講出的“答案”。
“從‘告知是怎樣的’到‘自己看到是怎樣的’,這正是‘大思政課’實踐教學意義所在。”江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黎洪陽告訴記者,一個場景、一個物件都可能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它帶來的不僅是知識上的傳遞,更承載著一種精神上的激勵和傳承,今后將鼓勵學生更多地參與“樣式雷”建筑的保護、修復和基地的服務工作。
“今天的中國,呼喚更多像‘樣式雷’一樣的大國工匠。”在黎洪陽看來,江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作為全省唯一一所獨立設置的建設類高職院校,有責任將弘揚和傳承“樣式雷”工匠精神納入人才培養,激勵更多學生學習工匠、爭當工匠,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記者 楊 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