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

古韻煥新聲

人民網記者 秦海峰
2025年03月24日09:50 | 來源:人民網-江西頻道
小字號

窗外春光明媚,屋內戲韻悠長。

舞台上,一位青年演員身著華麗的戲服,正輕聲哼著弋陽腔的獨白:“我本是黃泉一孤幽,三更鼓響把筋抽……”嗓音清澈而富有磁性,曲調悠揚婉轉。

后台,忽然傳來“咔嗒”一聲脆響,耄耋之年的老藝術家鄒莉莉老師猛地挺直腰板,布滿歲月痕跡的手重重地將劇本拍在榆木案幾上,一聲“再來”,鏗鏘有力,擲地有聲。

“一句一學,一腔一練”。老藝術家用她那沙啞卻極具穿透力的聲音,耐心地指導著青年演員。每一個發音,每一個動作,她都細細雕琢,從唱腔的抑揚頓挫到身段的流轉自如,無不傾注了畢生的心血與殷切期望。

在鄒莉莉的悉心傳授下,經過幾天的排練,青年演員們逐漸領略到了弋陽腔目連戲的精髓與魅力。

這是這幾天在江西省弋陽縣弋陽腔藝術保護中心舉行的弋陽腔目連戲復排現場。此次復排,匯聚了眾多戲曲弋陽腔的泰斗人物,復排的核心劇目選定為《相公上路》與《過孤淒埂》,前者聚焦孝道倫理,后者演繹民間傳奇,旨在通過這兩部劇目展現目連戲的藝術魅力與精神價值。

弋陽腔目連戲,其歷史可追溯至北宋開封的《目連救母》雜劇。歷經宋末元初的南遷與本土文化的交融,最終在江西弋陽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成為盂蘭盆節祭祀演出的重頭戲,被譽為“戲祖”“戲娘”。

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這一古老的藝術形式也面臨著傳承的危機。年輕一代對戲曲的熱愛與投入逐漸減少,傳承斷層現象日益嚴重。

復排現場,演員與樂隊在專家們的細致指導下,反復打磨唱腔節奏,爭取每個氣口與鑼鼓點都能嚴絲合縫。

“復排絕非照搬古董,此次《相公上路》與《過孤淒埂》都嚴格遵循了一唱眾和、唱、念、做、打的傳統表演形式,確保了戲曲藝術的經典韻味得以傳承。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以回應現代審美。”弋陽腔藝術保護中心主任楊康表示。

然而,復排背后也有不少挑戰。目連戲唱腔高亢激越,曲牌繁多,且需演員兼具唱功與武戲功底。面對這些挑戰,弋陽腔藝術保護中心特聘請目連戲老專家擔任復排指導,並將復排工作與傳承人培養結合起來,老專家們克服種種困難,為年輕演員傳授經驗、指點迷津。

夜幕降臨,排練廳依然燈火通明。演員們身著華麗的戲服,手持道具,在老專家們的指導下反復排練。

“有困難克服困難,爭取盡快以全本形式將弋陽腔目連戲在舞台上集中展演。”楊康表示。

(實習生袁飛芸對本文亦有貢獻)

(責編:鄒玢琦、帥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