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體 整合資源
萬載“家校社”共繪教育“同心圓”

“學長你好”“爸媽開講”……萬載縣第二中學開設的“家校社”共育新課程,受到家長和孩子們的歡迎。近年來,該縣探索“家校社”協同育人模式,構建起“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育人新格局,成為江西省第二批家校社協同育人創新實踐試點縣,多所學校獲評“家校社協同育人”示范校。
家庭作為人生的“第一個課堂”,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擔負著育兒的主責。萬載縣廣泛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當好家庭教育的“第一責任人”。在鵝峰實驗學校,課外親子閱讀、家務勞動、體育鍛煉等,由家長和孩子共同完成。通過這樣的日常互動,家長對孩子在校表現有了更多了解,也學會了如何在家輔導孩子學習,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圍。
萬載縣廣泛深入推進“萬家燈火”幸福家庭建設,鼓勵家長與孩子共同參與“親子共讀”活動,開設“家長訪談”欄目,針對孩子沉迷網絡游戲、不願與父母溝通等普遍問題,邀請家長分享育兒經驗。聘請家庭教育專家、心理健康教育專家對教師進行業務培訓,目前已有1383名教師取得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相關証書。他們用專業知識為家長答疑解惑,普及家庭教育知識,提高家長的家庭教育意識和能力。
萬載縣發揮學校在“家校社”協同育人中的主導作用,廣泛開展“萬師訪萬家”活動,深入了解學生家庭情況﹔開辦“家長夜校”和“家長大講堂”,邀請教師、家長分享親子溝通、居家安全、心理健康等知識,提升家長的家庭教育水平。全縣中小學校邀請家長參與“校園開放日”、藝術節、親子運動會等活動,讓家長親身體驗學校的教育環境,增強家校之間的理解和信任。
圍繞“家校社”協同育人,萬載縣通過開設特色課程、搭建溝通平台、組織實踐活動等方式,促進家庭、學校、社會協同育人深度融合。針對學生學習內驅力不足、德育目標不明確等問題,馬步中心小學、嶺東中心小學建立激勵機制,學生在達成目標或改正不良行為后獲得“成長幣”,可在積分超市兌換物品或參與特色活動,培養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萬載縣整合社會資源,實施“家校社”協同育人“五大”工程,為學校提供豐富的教育資源支持,為學生健康成長提供有力保障。目前,全縣設立36個獎教助學基金,總金額5898萬元,其中2024年獎勵優秀教師1143名、資助優秀學子2293名,資助金額876萬元。“護苗夏日平安”工程在全縣181個村建起了游泳池﹔“紅色研學”工程用好當地紅色資源,加強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國防教育﹔“同心護苗”工程讓留守兒童得到更多關愛和照顧。深入推進文明禮儀工程和萬師訪萬家工程,提高學生的文明禮儀綜合素養,促進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形成合力。 (全媒體記者鄒海斌 通訊員高敘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