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

“探元計劃2024”為景德鎮陶瓷文化傳承與發展帶來全新可能——

數字美學賦能千年瓷韻

2025年03月25日08:24 | 來源:江西日報
小字號

  3月12日,“探元計劃2024”基於時域技術的陶瓷數字化光學孿生解決方案項目正式啟動。同時,景德鎮“千館萬瓷”陶瓷數字化聯盟宣布成立。

  “探元計劃2024”由國家文物局科技教育司指導,中國文物信息咨詢中心、騰訊SSV數字文化實驗室、騰訊研究院、社會價值投資聯盟(深圳)聯合發起。該計劃通過創新資助與孵化機制,推動考古探源、保護研究、活化利用等交叉領域的技術創新,已在北京中軸線遺產保護、甲骨文數字煥活、三星堆智能考古、雲岡石窟無損檢測、國博虛擬數智人打造等多個前沿方向,取得了具有社會價值和影響力的創新成果。今年,“探元計劃2024”將目光聚焦景德鎮,以數字美學賦能千年瓷韻,將為陶瓷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帶來怎樣的驚喜?

  數字陶瓷技術如何突破?數字窯口方案如何優化?“千館萬瓷”模式如何落地?相關研討會上,來自全國各地科研院所、文化機構及陶瓷產業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圍繞陶瓷數字化的關鍵議題展開激烈討論。

  “項目前期,我們收到81家文化文博單位提交的場景需求申請,經過文化、科技、投資等領域80余名專家的多輪評審,最終,景德鎮陶瓷研究院與四川中繩添眼科技有限公司聯合開展的‘陶瓷高保真信息採集、處理、孿生及陶瓷資產數字化’項目脫穎而出。”騰訊SSV數字文化實驗室負責人舒展介紹,項目依托時域技術,破解陶瓷數字化過程中數字保真難、數據管控難、文件使用難等技術瓶頸,為陶瓷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創新賦能。

  在位於景德鎮市珠山區的景德鎮陶瓷研究院,“千館萬瓷”陶瓷文化遺產數字資產版本庫展廳,一場跨越空間的數字化採集正在進行。工作人員操作精密儀器,對一幅瓷板畫的每一處細節進行高精度數據採集。屏幕上,光學數字模型緩緩轉動,瓷板畫表面的每一道冰裂紋、釉料的窯變痕跡,甚至柴窯燒制過程中形成的微小氣泡,都被完整捕捉、高清呈現——這些過去難以察覺的細節,如今在數字世界裡得以永久留存。

  “這遠不只是‘拍得清楚’那麼簡單。”四川中繩添眼科技有限公司首席運營官李孝領介紹,傳統的文物測繪檔案更像是一張張“啞巴照片”,隻能提供大致的尺寸和形狀,難以直觀展現文物的細節信息。如今,依托時域技術,陶瓷的每一處肌理都能被精准捕捉,形成高清、立體的數字孿生模型。無論是博物館展覽、學術研究,還是陶瓷愛好者線上觀賞,都能借助這一技術,多角度、全方位領略陶瓷之美,深入探索蘊藏其中的奧秘。

  目前,“千館萬瓷”陶瓷文化遺產數字資產版本庫已與30余名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合作,建立個人作品數字檔案﹔累計完成1萬余件陶瓷器的數字化採集與呈現,為15家國內機構提供陶瓷文物高保真數字化服務。

  “該計劃以‘文化+科技’賦能景德鎮瓷業文化遺產保護,全面支持陶瓷的研究、活化、利用、收藏等多元場景。”景德鎮陶瓷研究院院長吳浪表示,數字技術的深度應用,不僅精准記錄了陶瓷傳統工藝,還為陶瓷文化遺產的傳承與創新注入新動力,讓千年陶瓷文化在數字賦能下綻放新光彩。(記者 李政昊)

(責編:邱燁、毛思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