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信豐:產業網格助力發展稻蝦養殖

在鄉村振興的浪潮中,稻蝦綜合種養以其“一田雙收、糧漁雙贏”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成為現代農業的“明星產業”。如何讓這一產業在信豐大地上從“點上開花”走向“全域結果”,產業網格管理新模式給出了答案。
據悉,江西省贛州市信豐縣小江鎮在深入推進黨建引領“三化”治理強基為民過程中,緊密結合鄉村產業發展現狀,創新探索出“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的產業網格管理模式,一支扎根田間地頭的網格員隊伍,正以“穿針引線”之姿,串聯起稻蝦養殖的產前、產中、產后全鏈條,更以“產業+”思維推動三產融合,為鄉村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畫好產業發展“同心圓”。小江鎮搶抓發展新機遇,外出開展鄉村產業調研,詳細了解同類型農村發展優勢項目,結合本地實際,瞄准稻稻蝦養殖產業市場。想方設法引進資本,盤活資源,成功簽約江蘇網捷集團旗下的江西鯨谷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投資300萬元建設3000畝稻稻蝦基地,新增小龍蝦農業產值1500萬元,為中興、老圩、新庄、湖東等村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50余萬元。為更好服務稻稻蝦產業發展,以種植養殖地塊為標准劃分網格4個、網格單元37個,擇優選派34名黨員、技術骨干擔任網格員,積極探索出產業網格化管理模式,在耕地流轉、田間管理、病虫害防治、市場銷售、品牌推廣等各環節提供全方位服務保障。
打通產業發展“中埂塞”。稻蝦養殖需連片開發,但農戶土地分散、觀念保守曾是最大阻礙。網格員以“熟人社會”優勢,逐戶走訪算好“生態賬”和“經濟賬”,通過“反租倒包”“土地入股”等模式,引導帶動農戶流轉土地,3個月內整合農田3000畝建成標准化稻稻蝦基地。在稻蝦養殖過程中,從選苗投放到水質調控,從病害防治到水稻綠色種植,網格員化身“田間導師”,定期開展“田間課堂”“夜間培訓”,並建立微信答疑群實時指導。累計開展培訓6期,惠及村民群眾300余人。
產業鏈“三級跳”,從田間到餐桌再到文旅。產業網格縱深推進產業鏈延鏈、強鏈、補鏈,聯合小江漢本農業現代化產業園日烘干500噸的糧食烘干廠、冷藏倉庫、分揀車間、碾米車間等設施開展農產品精加工,提升產品附加值,打造小江富硒品牌。依托永吉圍、香山地質公園、逕口水庫等豐富的自然生態、歷史文化資源,推動“單一產業”到“三產融合”,精心打造“大美中興”“香江灣”等文旅點,打造集溯溪漂流、龍蝦垂釣、休閑露營、美麗鄉村為一體的新時代鄉村振興小江樣板,同時將通過舉辦龍蝦美食節、“香山杯”文體賽事、文明新風系列活動等方式,持續擦亮小江名片,每年可增加中興、山香等村村集體收入20余萬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