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樹:打造內陸地區服務“雙循環”交通樞紐城

近年來,樟樹市凝心聚力打造內陸地區服務雙循環交通樞紐城,開啟加快構建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的新征程。
夕陽下興建中的贛江與袁河交匯處的樟樹河西港口。黃斌攝
樟樹擁有滬昆鐵路、京九鐵路、贛深高鐵、樟吉高速、滬昆高速、東昌高速以及千裡贛江黃金水道等大動脈,形成了外聯內通的大交通網絡,公、鐵、水、管等多種交通運輸方式齊備。樟樹市交通運輸局立足這些優勢,找到發展的著力點和突破口。
樟樹市交通運輸局路橋養護中心黨支部書記溫倫平介紹:“從樟樹目前的發展情況看,重要的著力點,就是要實現公、鐵、水等多種交通方式的無縫高效銜接,讓諸多單個優勢,疊加成更強的綜合優勢。”
為此,樟樹市擬定了《樟樹市關於打造內陸地區服務“雙循環”交通樞紐城實施方案》,謀劃實施13項重點工作任務,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水運佔比。隨著贛江流域一次性投資最大、岸線最長、泊位最多的樟樹港區河西作業區綜合碼頭開港運營,樟樹已成為千裡贛江黃金水道的重要節點城市。
“2024年樟樹河西碼頭完成件散貨270萬噸、集裝箱1500標准箱,同比2023年增長近4倍。2025年全年預計完成450萬噸件散貨、集裝箱1.2萬標准箱,為全市打造內陸地區服務雙循環交通樞紐城提供水運支持。”樟樹河西碼頭技術部負責人朱樂謙說。
江西省春絲食品有限公司是省內規模最大的面條米粉加工企業,其產品20%出口到海外,樟樹市打造交通樞紐城市為企業提供了助力。
江西省春絲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雲營說:“水運能力提升讓我們公司的物流更便捷,貨物可以一站式到達。水路的成本大概是公路成本的1/3或者1/4,對我們節約成本也是很有幫助的。”
樟樹市交通運輸局港航股干部李勁然說:“我市依托水運運輸成本最低的優勢,有效降低我市大宗貨物運輸成本,持續推動水鐵聯運‘最后一公裡’,努力將樟樹港區打造成為贛中地區水上物流中心。”
樟樹市水運口岸作業區碼頭。李智勇攝
高速公路是加強區域間互聯互通的重要通道,滬昆高速昌金改擴建項目預計在今年10月底提前全面完工。項目建成后,將進一步改善樟樹市區域內交通條件。去年12月底,G533樟樹城區至牛石背段一級公路正式通車,結束了樟樹市無普通國省道一級公路的歷史。該新建路段途經經樓、劉公廟、吳城3個鄉鎮,連通周邊20余個行政村,惠及7萬多名群眾。
“以前我們這裡隻有一條省道,道路很窄,車子又多、不安全,這條路修通了以后,我們去城區走這條路就方便了很多。”劉公廟鎮五洲村村民聶秋紅說。
樟樹市依托科技創新和基礎設施建設,通過提升水運能級發展公、鐵、水聯運,高速公路改擴建等措施,全力推進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建設,不僅改善了區域內的交通條件,還為區域內外的互聯互通提供了有力支撐,助力區域經濟和社會的全面進步。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