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

監督護航“良田沃土” 鐵紀守護“糧倉根基”

——吉水縣以精准監督推進高標准農田建設紀實

2025年03月26日10:44 | 來源:人民網-江西頻道
小字號

“現在村裡完成了高標准農田建設,機耕道相比以前寬敞又平整,機械進出方便多了。”白水鎮周溪村村民葉力兵高興地說道。這是吉水縣紀委監委以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為契機,做實民生實事、監督推動高標准農田建設提質增效的生動縮影,以“硬約束”提升耕地“軟實力”,讓高標准農田真正成為鄉村振興的“希望田”。

近年來,吉水縣創新構建“四主一監督”建管模式,大力推行“鄉村主建 農民主體”的高標准農田建設新模式,啟動以工代賑項目讓1.32萬畝“補丁田”變身“萬畝倉”,調動農民群眾熱情,實現農村增益、農田增質、農民增收的喜人局面。

專項監督破梗阻 打通項目建設“中梗阻”

“全縣高標准農田建設資金達3000余萬元,涉及到群眾的切身利益,誰也不能動歪心思。”吉水縣紀委監委副書記孫軍雲說。該縣成立由縣紀委監委牽頭、縣農業農村局參與組建的專項督查組,緊盯項目招投標、施工質量、資金撥付等關鍵環節開展嵌入式監督,牢牢盯住每一個責任主體、每一個建設環節,為項目建設廉潔護航。

日前,第五派駐紀檢監察組組長帶著工作組來到丁江鎮漢背村村委會公示欄前,看到了張貼著項目工程量、務工工資、原材料費用等情況,一切支出公開透明,而通過公示的二維碼,可以清楚查看村集體“三資”情況。

“每一分錢花在哪裡,我們都清清楚楚。”漢背村村民歐陽長仁指著村務公開欄說,“像這個箱涵,市場價200元一米,我們採購價175元,省下的錢都用在刀刃上。”

這樣的“四不兩直”督查已成為工作常態。吉水縣紀委監委組建“班子成員+室組地”聯動監督專班,建立“周調度、月通報、季評估”機制,全流程全網格進行監督。縣鄉村三級紀檢監察干部開展“走田埂、訪農戶”行動,在全縣設立“田間監督哨”,公開舉報二維碼,“監督探頭”直插田間地頭。

智慧監管治未病 筑牢廉潔風險“防火牆”

年前,螺田鎮億田村一村民通過“基層小微權力監督一點通”平台反映該村高標農田施工方違規收取修復涵管和平整費的問題。吉水縣紀委監委接到舉報后,立即組織人員開展入戶調查和核實,僅用了兩周左右時間,調查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及時責令施工方如數退還農戶費用,並在村委召開違規收費退還現場會。

全縣20個村級自建試點項目村組建高標准農田建設理事會,具體負責項目統籌規劃、協調調度,成立了機械管理、物資採購、財務管理、務工管理等7個工作小組具體落實,從務工造冊登記、機械使用清點,到物料採購公開、財務賬目公示,定期向全村農民群眾通報項目進展情況,實行了全過程公示公開。

同時,該縣紀委監委梳理出高標准農田建設的廉政風險點,編制防控流程圖,制定《吉水縣高標准農田建設以工代賑責任清單》,全面壓實縣、鄉鎮、村三級管理責任。

長效治理促共富 繪就鄉村振興“新圖景”

在水南鎮鄢陂村,村干部張曉駒指著一望無際的稻田說:“半年前這裡還是‘補丁田’,現在成了全縣連片規模最大的智慧農田。”

在八都鎮,整改后的“問題水渠”變身“共富渠”,八都鎮紀委監督推動建立“渠長制”,老黨員周文德經常到田間巡護,定期清理水草。

吉水縣建立“7+N”監督機制,持續推動政治監督具體化、精准化、常態化,聘請村務監督員開展崗前培訓,同時,抓住“關鍵少數”特別是對村支部書記和兩委干部加強廉潔警示教育。

在白水鎮周溪村,高標准農田建設項目讓村民們從“旁觀者”變成了“建設者”。“以前修路、修渠都是外包給施工隊,現在我們自己干,既能賺錢,質量也更有保証。”村民葉力耕一邊揮著鐵鍬,一邊興奮地說。

吉水縣紀委監委副書記肖忠華表示,吉水持續深化“全周期管理”監督模式,讓每寸耕地都成為豐收的沃土,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中奏響“紀檢強音”。

春風中的吉水大地,紀檢干部的身影與稻田融為一體。從阡陌縱橫的“望天田”到“田成方、路相通、渠相連”的現代田園,吉水縣紀委監委以精准監督守護“耕地紅線”,用鐵紀護航把“藏糧於地”戰略落到實處。(趙恆龍、謝晨)

(責編:邱燁、帥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