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靖安:金融活水潤澤沃土 全力保障糧食安全

為充分發揮金融支農惠農作用,近日,江西省宜春市靖安縣積極行動,為春耕備耕注入強勁金融動力。
在靖安縣仁首鎮的田間,種糧大戶涂良應正為春耕忙碌。他經營著2400畝土地,每年春耕前採購農資的大額支出曾讓他發愁。不過,靖安農商銀行主動上門服務,短短幾天就批下30萬貸款,解了他的燃眉之急。涂良應輕撫著剛到的化肥包裝袋,感慨萬分。這正是靖安金融助力春耕備耕的一個生動縮影。
截至3月18日,靖安全縣春耕專項貸款已投放2.29億元,同比增長64.73%,精准支持了586戶農戶和646家農業經營主體,后續還將發放1.49億元。
全縣農字銀行機構單列涉農貸款投放計劃,設立春耕專項信貸額度,形成支農 “資金池”。靖安農商銀行深耕 “整村授信” 工程,客戶經理走村入戶,主動對接農戶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貸款需求,力爭讓春耕備耕貸款早投放、早見效。截至3 月18日,該行春耕備耕貸款已達8571萬元,涉及貸款戶數472戶。中行靖安支行推出“益農快貸”,為農戶開辟線上綠色通道,近期已為6位種植大戶累計發放純信用貸款315萬元,從手機申請到資金到賬僅需三天。
保險機構也在積極作為,加大農業保險產品創新力度。針對水稻、果蔬、畜禽等不同品類,開發多樣化保險產品,擴大保險覆蓋范圍,加強理賠服務。人保財險靖安支公司的水稻保險保額從600元/畝提升至1100元/畝,提升幅度近一倍,基本實現物化成本全覆蓋,讓種糧大戶吃下“定心丸”。
為讓農戶更好地了解金融政策,靖安構建了“線上+ 線下”協同宣傳體系。線下,各營業網點變身“三農服務驛站”,通過駐村咨詢台、流動宣傳車等,對春耕備耕專項貸款和農業保險的優勢進行“一對一”精准講解。線上,借助短視頻平台、微信公眾號、官方網站等新媒體矩陣,發布金融服務政策解讀和產品介紹視頻,形成全天候宣傳網絡,有效提升了農戶金融政策知曉度與運用能力。
金融機構以“速度+溫度”雙輪驅動賦能春耕生產。一方面優化信貸審批流程,提高審批效率﹔另一方面根據農戶實際需求和經營狀況量身定制金融方案。農業銀行靖安支行大力推廣“惠農e貸”,實現審批快、純信用、申請易、靈活用,已為59戶農戶農企提供2532萬元農事生產資金。
同時,各家金融機構多措並舉合理下調貸款利率。靖安贛州銀行推出 “贛銀惠貸”“農機貸” 等特色產品,對農戶實行利率優惠。靖安農商銀行巧用支農再貸款資金,單列涉農貸款投放計劃,保障農業主體及時獲貸,春耕貸款利率低至3.1%。仁首鎮農戶周道財算了筆賬,48萬春耕貸款三年期,總共能省3萬多利息,每年少支出1萬多元,相當於白得30畝地的化肥錢。
然而,在金融服務春耕備耕過程中,也面臨一些挑戰。靖安縣鄉村人口淨流出高達3.53萬人,老年人口佔留守群體六成以上,農村勞動力向城鎮轉移,導致信貸資金承載主體縮減。農業生產投資周期長、抗風險能力弱,受自然環境影響大,農業經營主體專業人才短缺、有效抵押物匱乏,生態資源類資產估值體系不完善、流轉處置渠道不暢通,制約了信貸支持力度。此外,現有金融產品大多集中於傳統貸款服務,針對不同作物、不同生產周期的個性化金融產品稀缺,50歲以上農戶移動端使用率不足40%,“數字鴻溝” 限制了金融服務的全面覆蓋和高效運作。
針對這些問題,靖安金融機構將採取一系列措施。構建常態化需求對接機制,推行“三精准”服務策略,精准識別需求、精准匹配政策、精准下沉服務,提高普惠金融政策滲透率。構建多方協同的風險管控機制,增強補償補貼政策效能,豐富保險產品矩陣,推動建立政府、金融機構、農戶三方共擔風險的合作模式。實施差異化金融產品創新工程,開發 “周期適配” 貸款產品,推動 “銀行+保險” 綜合服務模式,優化線上線下服務銜接,幫助老年農戶跨越“數字鴻溝”,為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金融支撐。(傅微羚)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