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首架醫院自有航空醫療救援直升機完成首飛——
守護“空中生命線”

3月26日清晨,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象湖院區的直升機停機坪上,一架AC311A航空醫療救援直升機整裝待發,這是我省首架醫院自有航空醫療救援直升機。8時18分,伴隨著引擎的轟鳴聲,直升機騰空而起,順利完成首次離地飛行。
遠看,這架涂裝紅藍白三色的直升機機身線條流暢,旋翼舒展。打開艙門,這架“空中ICU”裡面別有洞天:內部設有一個機長位、兩個醫護位、一個擔架位,呼吸機、急救吸引器等醫療設備配備齊整。
當天,記者體驗了一把模擬救援飛行。近5分鐘的飛行平穩、順暢,最高攀升至約300米的高度,記者並未感受到顛簸。南大一附院燒傷中心、創傷中心首席專家曾元臨介紹,這架直升機擁有約700公裡的最大航程,“快”和“穩”是它的兩大特點。直升機不僅能夠在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中發揮傷員轉運、藥品物資投送和醫療團隊支援等作用,還能為休克、腦出血等急危重症患者提供迅速及時的轉運服務。
“與其他轉運工具相比,直升機更加穩定,能有效減少患者在轉運過程中的二次受傷風險。得益於這架直升機的助力,從醫院起飛抵達江西最南端僅需1小時。這足以証明,直升機的啟用,將為搶救生命贏得更多寶貴時間。”曾元臨說。
作為全國航空醫療救護聯合試點單位、江西省航空醫療救護體系建設牽頭單位,南大一附院自2017年開展直升機航空救援以來,一直致力於構建江西省航空醫療救護體系。截至目前,全省已有100余家醫院建成固定直升機停機坪或臨時起降點,空中急救醫院網絡覆蓋所有縣(市、區)。“航空醫療救援圈”的暢想已從藍圖變成現實,形成了覆蓋全省的“空中生命線”。
“此次自有航空醫療救援直升機的首飛,標志著我院正式邁入‘空地一體’智慧救援時代,也是我省低空經濟應用場景拓寬的新突破。”南大一附院黨委書記廖嵐表示,這次首飛實現了低空經濟與醫療救援的深度融合,為急救服務“插上翅膀”,彰顯民生溫度。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初,南大一附院申報的“航空醫療轉運”項目已獲國家醫保局、省醫保局價格備案。下一步,該院將與保險公司、應急管理部門緊密協作,探索更加普惠的救援模式,讓患者在危急時刻用得上、用得起優質醫療資源,得到及時救護。(記者 倪可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