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

架好為民履職連心橋

——江西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列席代表座談會側記

2025年03月27日08:22 | 來源:江西日報
小字號

  文化傳承、鄉村振興、產業發展……這是一場“讓民智廣泛匯聚、讓民意充分表達”的座談會。3月25日,在江西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期間,本屆人大常委會首次召開列席代表座談會。來自不同行業領域的10名基層代表結合本職工作和履職實踐,抒心聲、獻良策。

  扎根土壤、沐浴暖陽,在萬物生長的春天,全過程人民民主生機勃發。

  作為國家級非遺夏布繡新余市代表性傳承人,省人大代表吳婉菁堅持扎根基層,架起民意連心橋。兩年多來,她深入全省20余個鄉鎮、村(社區),走訪100余名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開展非遺保護相關專題調研,傾聽群眾呼聲。“在非遺集市,我見証白發老人傳播技藝的堅守﹔在鄉村,我目睹父子兩代人為傳承牛皮鼓技藝,每天與時間賽跑的艱辛。”吳婉菁深刻意識到,非遺保護亟須政策支持和體系化保障,尤其是法治保障需要加強。

  “履職的高光時刻不在紙上,而在基層一線。”在省人大代表譚菲看來,人大代表既要當好政策“傳聲筒”,更要做好群眾“貼心人”。她在基層調研時接到村民反映農田灌溉困難等急難問題后,當即協調企業啟用景觀用水救急,又推動鎮裡在次年建成灌溉系統。“這些看似是民生小事,實則是人大工作的關鍵大事。”譚菲建議進一步優化人大代表履職考核機制,引導各級代表下沉一線、精准發力,推動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發揮好代表作用,有效途徑在於立足本職崗位,將專業優勢轉化為履職實效。

  深耕陶瓷行業的省人大代表陳貴保,近年來先后提交《強化陶瓷文化出海 扶持陶瓷跨境貿易》《規范陶瓷市場 引領陶瓷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等建議,為擦亮“千年瓷都”名片提供切實方案。與此同時,他發揮退役軍人身份優勢,聯合相關部門打造陶瓷技藝培訓基地,帶動20名退役軍人參與陶瓷設計與生產,既拓寬就業路徑,又為陶瓷文化保護傳承注入新活力。

  立足不同行業領域,人大代表關注的議題各不相同。省人大代表張和勝充分發揮自身專業與資源優勢,將“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的履職要求與代表法明確的代表職責深度融合。作為醫藥領域企業家代表,他向多家基層醫院捐贈抗癌藥品,幫助信豐縣人民醫院建設臨床研究基地,與省內多家醫院開展創新藥臨床研究合作,並與省內高校開展校企實踐合作,通過醫藥領域的創新發展造福更多群眾。

  人大代表是各行各業的先進典型和中堅骨干,在保護傳承文化、促進鄉村振興、推動科技創新、推進產業發展等各項事業中勇挑重擔、勇當先鋒,匯聚起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

  “我有幸參加過多次省人大常委會和地方人大組織的培訓、調研、視察活動,收獲很大,也很受啟發。”讓省人大代表袁汝琴記憶猶新的是,去年她和調研組一同前往九江市所轄部分縣(市、區),圍繞文旅產業發展開展專題調研,最終形成了一份有分量、接地氣的調研報告。袁汝琴希望未來能有更多跨區域的代表交流、調研活動,讓不同地區的代表相互學習、借鑒經驗,切實把代表作用發揮好,為江西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記者在現場看到,隨著座談深入,氣氛愈發熱烈。面對代表們的發言,出席座談會的領導邊聽邊記,對人大代表在發言中提到的細節、具體問題,不時插話追問詳情,共同探討解決之道。

  面對面交流、心與心溝通,座談會雖短,但與會人員收獲滿滿。與會代表紛紛表示,將繼續發揮來自人民、扎根人民的優勢,找准代表履職的切入點和結合點,積極投身現代化建設主戰場、改革開放最前沿、振興發展第一線,不負人民群眾的信任和重托。(記者 盧瑛琦)

(責編:邱燁、鄒玢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