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葉子帶富一方人

九嶺春風催新綠,又到白茶飄香時。
眼下正值靖安白茶採摘的最佳時節,採茶工魏桃花也忙得不可開交,每天早上六點多就會從家出發上工。
魏桃花採茶的地方在靖安縣仁首鎮周口村的茶園內。清晨的茶園空氣清新,茶樹新芽初展,魏桃花腰挎竹簍,俯身指尖輕捻,便將鮮嫩的一芽一葉收入茶簍。
“有的人一天能採七八斤,但我動作慢點,一天隻能採兩斤多,送去茶廠收購點,也能掙個兩三百元補貼家用。”魏桃花樂呵呵地說。
靖安氣候溫和,空氣濕度大,常年雲霧繚繞,直射的藍紫光較少,獨特的山區氣候為靖安白茶的白化創造出得天獨厚的條件。到目前,該縣產茶已有400多年歷史。
近年來,該縣把白茶產業作為強縣富民產業來抓,加快推進白茶產業做大做強,制定出台《靖安白茶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強化產業發展保障,並制定並發布了《靖安白茶品質標准白皮書》,推動白茶種植、加工標准化、規范化發展。
如今,在靖安縣,像魏桃花一樣的採茶工不計其數。隨著靖安白茶被列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這片“小葉子”已成為當地百姓增收致富的重要經濟作物。
以靖安縣仁首鎮的茶立方制茶廠為例,該廠每年採茶季可解決1200余人的務工問題,近十年來,累計支付務工工資3176萬元。
而另外一家位於北潦河畔的周口茶場,每年的採茶季,可以解決當地600余人的就業問題,是一家真正的老百姓“家門口”的綠色企業。
據了解,靖安縣農業農村部門每年還安排350萬元支持靖安白茶產業發展。目前,全縣茶葉種植面積6.38萬畝,春茶總產量460噸,產值2.5億元,帶動1.2萬農戶年均增收8000元。
此外,該縣還配套建成白茶母本園、茶葉研究中心、白茶文化街等項目,形成種植-加工-銷售全產業鏈發展平台,靖安白茶也連續6年入選江西農產品二十大區域公用品牌,被評為“江西省十大名茶”。
隨著旅游市場的發展,當地從“賣茶葉”發展到“賣體驗”,通過“茶+文旅”模式,讓傳統農業煥發新生。
近年來,靖安利用茶立方、武俠、北山等企業茶園的美麗風景,完善基礎設施,整理茶歷史、講好茶故事、編排茶歌舞,打造茶旅融合田園綜合體,吸引游人紛至沓來。此舉不僅提升茶園綜合收益,還促進周邊餐飲、民宿等二次消費,帶動農戶人均增收。
該縣相關負責人表示,將通過“科技+文化+生態”三驅聯動,力爭2025年實現茶產業綜合產值突破20億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