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

你所不知道的江西

千古廬陵 何止白鷺洲

人民網記者 羅娜
2025年04月11日08:44 | 來源:人民網-江西頻道
小字號

視頻制作:人民網 涂詩軒

滔滔贛江,奔流而下,流經江西吉安城區東面時,有一片梭形綠洲,被稱作“白鷺洲”,著名的白鷺洲書院就坐落於此。

漫步書院,樹影婆娑間,時不時能聽見琅琅讀書聲。

“書院的另一側便是江西省重點中學白鷺洲中學的校址,有近2000名初高中生在讀。”白鷺洲書院負責人賴路明告訴記者,白鷺洲書院是全國保存完好並仍在辦學的古書院之一,也是廬陵文化的重要載體。

據介紹,每一位學子來到白鷺洲中學的第一課,就是參觀白鷺洲書院,讓他們近距離感受廬陵先賢身上“崇文、尚德、正氣、弘毅”的書院精神。

白鷺洲書院位於吉安市內贛江江心的白鷺洲之頭。白鷺洲書院供圖

“三千進士冠華夏,文章節義金廬陵。”江西吉安,古稱廬陵,擁有2200多年的歷史,文脈綿長,是廬陵文化圈的發源地和中心區域。

翻開歷史的長卷,從這裡走出的先賢大儒如漫天星辰。一代文宗歐陽修、正氣之魂文天祥、中興詩杰楊萬裡、大明才子解縉……

名家輩出源於深厚的耕讀氛圍,據不完全統計,自唐至明清,吉安有書院200多所,白鷺洲書院便是其一。

“過去,白鷺洲書院承載了教書育人的使命,培養了一大批文人墨客。如今,在賡續歷史文脈、推動傳統文化創新發展的這條路上,也從未止步。”賴路明介紹說,“白鷺洲書院講壇”就是創新之一。

2023年,白鷺洲書院定期開設“白鷺洲書院講壇”,邀請歷史學家、宋史學家、百家講壇講師、名校教授等專家學者前來授課。

“在古老的書院聽課,仿佛置身於古今交融的文化盛宴之中。”每一次交流,在座的學者們都不禁感嘆。

3月29日,2025年白鷺洲書院講壇第二講開講。鄧盼攝

此外,書院借助數字技術帶來的新體驗,也讓人眼前一亮。

現場,記者在電子屏上選擇任意字帖進行臨摹,不一會兒就生成了自己的書法作品,同時,在多功能展示屏上答題,答對后狀元帽就會“戴上頭頂”……

流傳千年的廬陵文化,不僅可聽,還可看。

連日來,位於吉水縣的吉安中國進士文化園熱鬧非凡,全國各地的游客紛紛慕名而來。漫步其中,仿佛穿越時空,回到了那個科舉盛行的年代。

“快看,原來古代的考場是這樣的。”

“考上狀元好風光呀,還會敲鑼打鼓送匾額。”

……

吉安中國進士文化園是目前全國唯一一個以進士為主題的文化園。由中國進士博物館、藏書樓、狀元閣、文廟、狀元門等建筑結構組成,通過古典造園的手法,展示中國古代科舉制度的歷史與文化。

第一次來到吉水縣的游客,可能會好奇,為什麼這個偏遠小縣城的進士文化這麼深厚?

說到這,中國宋史研究會會員、江西楊萬裡研究會副會長楊巴金的話匣子一下便打開了。

吉安中國進士文化園是一座以進士文化為主題的古典園林。廖敏攝

“吉水縣自古就有‘狀元之鄉’‘進士之鄉’的美譽,曾出現過‘一門三進士,隔河兩宰相,五裡三狀元’等人文盛況。”楊巴金自豪地告訴記者,自唐末以來,廬陵地區考取了3000多名進士,而吉水更是孕育了556名進士。

如今,吉安中國進士文化園還吸引了全國各地的研學團隊,來此探索千年廬陵文脈。在這裡,同學們通過系列講解、互動、節目表演等,對我國古代科舉制度歷史始末有了一個快速且深刻的了解。

“吉安中國進士文化園不僅是中國科舉文化的真實再現,更是廬陵文化的重要傳承地。”楊巴金說道。

源浚者流長,根深者葉茂。時光穿越千年,被廬陵文化深厚哺育的吉安,走出了一條文旅融合的新路子。

羅軍平向游客展示木葉紋盞作品,注水后宛如真實的葉片漂浮盞中。人民網 涂詩軒攝

在吉州窯古陶瓷研究所作坊內,游客們正在欣賞工匠們制作木葉紋盞,拉坯、上釉、放葉……一連串動作一氣呵成。

“木葉紋盞的獨特之處在於底層的這片葉。”吉州窯古陶瓷研究所所長羅軍平邊說邊演示。隻見他將茶水緩緩注入盞中,在水的折射下,一片樹葉漸漸從盞底“浮”上水面,現場一片嘖嘖稱奇。

無獨有偶,令游客稱奇的,還有釣源古村。

在釣源古村,7個池塘連成一片圍著村庄鋪陳開來。李軍攝

漫步古村,隻見青磚黛瓦、樟樹林立,這裡曾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歐陽修的后代聚居地,現存風姿各異的150余幢贛派明清建筑。

“除了明清建筑,村裡還有7個連片池塘,各個池塘的形狀不是規矩的方或圓,而是如星辰排布,伴著一口古井,被當地人稱為‘七星伴月’水系。”導游娓娓道來,游客大呼驚奇。

“廬陵文化是吉安人創造出來的、具有鮮明特色的地域性文化。”楊巴金說,近年來,吉安通過開展廬陵文化節等系列活動,讓大家不僅領略到廬陵文化的博大精深,更能在參與、體驗中感悟到廬陵文化的獨特魅力,並進一步挖掘廬陵文化與現實生活中息息相關的當代價值。

(責編:邱燁、帥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