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山水連民心 百萬鄉親暖戎裝
——寫在南昌縣榮膺全國雙擁模范城(縣)稱號之際

近日,全國雙擁模范城(縣)命名大會在京舉行,南昌縣成功入選新一屆全國雙擁模范城(縣),這是該縣首次摘得國家級雙擁工作最高榮譽,也是南昌市第一個和唯一獲此殊榮的縣區,標志著南昌縣雙擁工作邁入全國前列。
機制創新強根基
司法擁軍樹標杆
南昌縣始終堅持“一把手”工程高位推動雙擁工作,將雙擁工作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建立“五納入”機制和軍地需求“雙清單”制度,近年來累計投入財政資金2.8億元,為各駐縣部隊解決戰備道路建設、戰備裝卸載台建設、營房建設維修、民兵訓練基地建設、應急機動指揮通信平台建設、反恐裝備添置、市政自來水管網引入等問題。縣、鄉、村三級建成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站)413個,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服務網絡。
同時,該縣創新實踐打造多項全省、全市首創品牌。全省首家“擁軍法庭”自2022年成立以來,審結涉軍案件145起,調解撤訴89起,共接受涉軍法律咨詢553起、402人次,當場回復率達99.4%,答復滿意率達100%。該縣於2023年挂牌的全市首家“擁軍檢察工作室”,辦理涉軍案件6起,開展送法進軍營活動4次,提供法律咨詢服務50人次,精准維護軍人權益。
社會合力顯溫度
政策保障百分百
社會化擁軍在昌南大地蔚然成風。該縣擁有600余家擁軍聯盟企業,覆蓋金融、商貿、文旅等領域,鳳凰溝景區以及原城紀·南昌文化街區、“828”翠林高爾夫酒店、恆大酒店、維也納酒店等,均為軍人軍屬、退役軍人及優撫對象提供優先、優惠、優待等服務。作為全省唯一一個雙擁示范區,銀三角街道精心打造“銀三角優享”社會化擁軍優屬品牌,以轄區安寶大道為主線,建立了一條以擁軍為主題的特色街道,形成“擁軍街”“擁軍商業綜合體”等六大主題場景,軍人軍屬憑優待証可享全鏈條優惠服務。
政策兌現彰顯硬核擔當。近年來,南昌縣在擁軍支前、醫保報銷、住房優待、就業扶持及軍人子女入學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擁軍政策並貫徹落實。轉業軍官100%安置至黨政機關,軍人子女100%自主擇園擇校,社保接續、景點免票、喜報送達等政策兌現率均達100%。四年來,全縣發放撫恤金和生活補助金2.29億元,舉辦退役軍人就業專場招聘會20余場,組織500余家企事業單位參與,提供就業崗位5000余個﹔與12家企業簽訂就業合作協議,吸納退役軍人就業100余人,協調金融機構為退役軍人創辦企業提供創業貸款﹔對接稅務部門為創業的退役軍人減免稅收10余萬元﹔成立退役軍人創業孵化基地,入駐退役軍人創辦的企業20余家,帶動就業100余人,落實房租水電費減免近20萬元。
軍地共建結碩果
奮楫揚帆啟新程
軍愛民,民擁軍,軍民魚水一家親。駐縣部隊視南昌縣為第二故鄉,4年來部隊共投入資金150余萬元支持地方建設。某駐地部隊積極支持向塘鎮璜溪村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扶持該村發展枳殼樹產業,投入資金建立“連心渠”、枳殼園,改善璜溪村辦學、醫療環境等。某駐地部隊與塔城鄉湖陂村結成“幫扶對子”,助力鄉村改善民生。在防汛搶險等急難險重任務中,駐地官兵沖鋒在前,累計出動5000余人次守護群眾安全。軍地聯合開展“送法律、送健康、送文化”活動超百場,舉辦軍地相親會、軍事開放日等活動,軍民情誼持續升溫。
“榮譽是新征程的起點。”南昌縣雙擁辦負責人表示,南昌縣將持續深化“雙擁+”朋友圈、拓展“數字+”直通車、打造“品牌+”新高地,推動社會化擁軍再創佳績,讓軍民團結之花在英雄城綻放得更加絢爛。(胡雪萍 李 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