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

贛企創新研發新能源汽車新型消防產品,探索破解“行業痛點”

“滅火神器”能否“火”起來

2025年06月10日08:21 | 來源:江西日報
小字號

  面對新能源汽車燃起的熊熊大火,兩名消防員聯手將一塊“大黑布”覆蓋到車身上,明火很快就變成陣陣黑煙,全過程隻有30秒,讓圍觀群眾發出陣陣驚嘆……這是近日在上猶工業園舉行的安全防護產品測試演練時的情景,“大黑布”是當地企業研發的新型消防產品——車用控火毯(汽車防火毯)。

  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持續高速發展,其安全性也愈發受到關注。採用鋰電池的新能源汽車如何解決“火患”問題,一直是輿論關注的焦點。江西企業研發的車用控火毯,能否解決行業痛點?未來在市場上能不能“火”起來?帶著這些疑問,記者近日走訪相關企業和專家進行調查。

  創新:用新材料新應用破解“行業痛點”

  如何快速扑滅新能源汽車火災,目前還是一個難題。這是因為鋰電池一旦出現熱失控,會發生高溫持續燃燒,而且復燃風險高,傳統水基、干粉等滅火手段往往力不從心,只能等待失火車輛“自己燒完”。

  既然沒法快速徹底滅火,那就想辦法控制火勢蔓延。上猶縣一些企業敏銳地捕捉到市場需求,車用控火毯這一新產品應運而生。該產品採用玻璃纖維等絕緣、耐高溫、強度高的復合新材料,可以隔絕空氣讓電池的火勢限定在一定的規模和范圍內。

  作為我省玻璃纖維產業聚集區,上猶縣有產業鏈相關企業上百家,從玻纖絲、紗、布等初級產業延伸到電子基材、環保設備、體育用品、安全防護等精深加工領域,產品突破百余種。早在車用控火毯誕生之前,當地企業已經研發了家用控火毯、電焊防護毯等相關產品。

  在位於上猶工業園的江西和必達高溫纖維制品有限公司,記者看到了演練中使用的“滅火神器”——車用控火毯展開后寬6米、長8米,折疊起來就像一個普通的戶外折疊帳篷。該公司負責人王博文介紹,這款產品採用高硅氧玻纖布雙面涂覆而成,能耐1000℃的高溫,阻燃、隔熱效果顯著。

  “用水槍、干粉等傳統滅火方式進行滅火至少要半個小時,還容易復燃。如果用控火毯先覆蓋操作完成明火壓制,配合后續水冷卻措施,能將火災處置時間縮短40%,效率要高很多。”上猶縣消防大隊贛豐線大道消防救援站副站長鐘石育認為,該產品具備實戰價值,特別是在停車場或充電區域,可以為疏散和專業處置爭取時間。

  問題:多重因素導致產品“牆內開花牆外香”

  盡管在演練中表現亮眼,這款產品在今年以前卻面臨“牆內開花牆外香”的市場局面。

  上猶相關企業去年已出口3000多條車用控火毯,基本都是歐洲、北美、韓國等國外客戶購買,國內市場銷售幾乎為零。相關企業負責人認為,新產品國內市場推廣難,一方面是產品本身還不夠成熟﹔另一方面是目前缺乏國家標准,市場認知度低。

  受制於玻纖材質較高的密度,控火毯的重量比想象的要重很多。記者看到,企業展示的樣品重達28公斤,單人根本無法操作。同時,由於目前還是小批量生成,成本居高不下,市場零售價高達每條4500元,對於家庭用戶和中小商戶而言難以承擔。

  當前,國家對車用控火毯尚無強制要求,產品也缺乏國家標准,耐高溫、阻燃時間等關鍵指標缺乏統一認証,導致採購方難以評估性能。這也導致很多地方政府和單位在面對這一新產品時,往往採取謹慎觀望態度。

  雖然車用控火毯為新能源汽車防火提供了新方案,但在很多業內專家看來,它只能控制火勢,沒有辦法保護車子本身,目前不具備家用屬性,不太可能成為市場爆品。而要徹底解決新能源車的“火患”,最根本的還是全產業鏈協同發力,在電池研發、車輛設計、使用管理等前端環節筑牢安全屏障,依賴單一的消防裝備來解決問題是不現實的。

  不過,專家們也普遍認為,在一些特定場合如大型停車場、車用充電站、小區電動車停車棚和汽車輪渡等,車用控火毯可以作為火災發生早期時的應急手段,避免火勢蔓延造成更大的人員財產損失。

  前景:科技創新和政府引導是關鍵

  面對市場僵局,當地政府率先出手——上猶縣正在積極推動玻纖安防制品“輕量化、便利化、多樣化”升級,鼓勵企業通過科技創新化解原有產品缺陷,創新更多應用場景。

  目前,新一代車用控火毯相關指標已經大幅優化,通過應用“碳纖+玻纖”復合新材料、三維編織等新工藝,成功將車用控火毯重量減至最低11公斤,耐高溫指標可超1500℃。相關企業表示,如果下一步市場接受、產量能迅速擴大,該產品制造成本也有望大幅下降。

  還有一些企業另辟新徑,嘗試研發完全不同的產品形態。針對地下停車場無人值守、新能源汽車起火后無法第一時間發現的問題,上猶縣億達公司研發出智能感應自動展開式控火毯,產品在檢測到火源、煙霧后可在數秒內自動展開覆蓋,從而有效實現火災初期的快速控制。

  為了鼓勵推廣這一新產品,贛州市相關部門已出台文件,提出在消防救援隊伍、公安機關等單位場所普遍配備車用防火毯,鼓勵引導小區、充電站、加油站、高速服務區和建有停車場的商場等場所按照自主、自願原則配備。在各種利好因素推動下,今年以來,上猶企業生產的各類控火毯產品成交額已超1000萬元。

  車用控火毯建立國家標准,目前也邁出了第一步。在記者採訪期間,上猶縣安全防護用玻纖制品分會承辦了新能源汽車用控火毯團體標准制定工作啟動會,邀請車企、電池廠商、科研院所等全產業鏈力量參與,推動控火毯技術指標與國際接軌,明確耐高溫、阻燃等關鍵技術參數。今后,這一產品有望從企業自主研發邁向標准化生產。

  “歸根到底還是看產品能否精准匹配市場需求,有沒有足夠多的應用場景。”相關專家認為,這款產品要想真正“火”起來,成為名副其實的“滅火神器”,企業科技創新的速度、政府政策引導的力度缺一不可。(記者 朱 華 卞 曄)

(責編:邱燁、毛思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