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

用心打造和諧幸福社區

——大余縣深化網格治理工作紀事

2025年06月19日15:05 | 來源:人民網-江西頻道
小字號

從停車位改造到防范養老詐騙宣傳,從社區環境整治到文藝匯演,從"飛線充電"勸導到矛盾糾紛調解……在大余縣城區各個社區,一件件民生實事正快速落地見效、惠及群眾。

近年來,大余縣堅持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踐行"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理念,通過深化網格管理、優化服務陣地、創新激勵機制,探索出了一條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新路徑。

延伸觸角 "朋友圈"激活大治理

"多虧鄺大姐忙前忙后,小區才能煥然一新!"提起石橋下街社區婦女小組長兼樓棟長鄺先鳳,居民們贊不絕口。此前,小區化糞池堵塞導致污水外溢,鄺先鳳發揮人熟地熟優勢,僅用四天就動員居民籌齊4050元維修資金,問題迎刃而解。

在大余,像鄺先鳳這樣的"紅色細胞"遍布各社區,他們配合網格員開展信息收集、矛盾調解、政策宣傳等工作,成為社區治理最活躍的"神經末梢"。大余縣深化網格管理,創新"1+3+N"治理模式,以城市社區黨工委為核心,構建社區黨組織、網格黨支部、樓棟長(黨員中心戶)三級組織體系,整合物業、業委會、在職黨員等多元力量,形成治理合力。

大余縣城市社區推行"網格長、網格員、樓棟長"便民服務機制。通過線上發布招募令,線下開展"走街入戶,幸福敲門"行動,發動"三小組長"、社區黨員、熱心居民廣泛參與。

"我們的服務網絡擴大了,社區治理的靈敏度提升了,基層治理力量不斷增強。"余東街社區網格員肖娟說。目前,一支由社區干部、專職網格員、3900余名在職黨員、200名"三小組長"、716名樓棟長和65名外賣騎手等新就業群體組成的隊伍,將治理觸角延伸到社區每個角落,"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矛盾不上交"已成為常態。

多元共治 小空間托起大民生

下午三點,余東街社區嘉福國際小區鄰裡驛站書畫室墨香四溢,居民姚彥波正揮毫潑墨﹔多功能活動室裡,張海波老人正帶領老年學員們放聲高歌……

"這裡設有十多個功能區的'便民綜合體',居民休閑娛樂、辦事咨詢都能在‘家門口’解決,真正打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米'。"余東街社區黨委書記嚴誠介紹。

大余縣整合"睦鄰黨建"三級陣地、黨群服務中心、"暖心驛站"等平台,運用"社區吹哨、部門報到""141"法律服務機制、"三個一"響應評價體系,匯聚多方力量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現在停車充電方便多了!"近日,提起新建的停車棚,嘉福國際小區居民交口稱贊。針對電動車停放難題,余東街社區啟動"吹哨報到"機制,消防、交管部門快速響應,僅用一個月就建成停車棚並安裝智能充電樁,惠及330余戶居民。

同時,大余縣精心打造"15分鐘便民生活圈",各社區引入免費洗鞋、家電維修等便民服務,將政務、醫療、文體等資源精准配送到群眾家門口。今年以來,各社區累計開展義診義剪、幫辦代辦等服務1580余次,舉辦理論宣講、文藝演出等活動242場﹔收集民意856條,解決難點問題80余件。

積分激勵 小存折匯聚大能量

在建桂街社區,居民王跡玲的"積分存折"記錄著她的志願服務足跡:"勸阻飛線充電4分,提供社區信息10分,組織活動15分……"如今,她的積分已累計200余分。

"這些積分真能當錢用!前幾天在超市購物花了182元,用10個積分抵扣了10元。"王跡玲高興地說。

今年5月,大余縣城市社區創新推出黨建引領"睦鄰"志願服務積分制,聯合120余家愛心商戶成立"睦鄰志願商盟",推出消費抵扣、禮品兌換等惠民舉措。居民參與環境整治、公益教學、糾紛調解等志願服務獲得的積分,可在合作商戶直接抵扣消費或兌換禮品。目前,已有1500余名社區志願者參與基層治理,累計開展志願服務4800余人次。

"我們將持續深化'睦鄰'志願服務積分制,整合更多優質資源,提升服務精准性和實效性,加快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新格局。"大余縣城市社區黨工委書記劉串軍表示。(葉相發、盧小龍)

(責編:邱燁、帥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