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理工大學:科技雙翼護童心

7月4日,江西理工大學電氣工程與自動化學院“紅芯智電,創電未來”三下鄉實踐隊奔赴贛州市贛縣區大埠鄉,創新採用“AI反詐科普+電學啟蒙”雙線模式,為鄉村兒童編織科技安全網,點亮科學探索燈。
在“AI明眸·守護童音”現場,經過一段反詐情景劇的引入后,孩子們動手制作“AI人臉”模型,學習識別假臉細節。趣味挑戰“魔法眼鏡”環節中,孩子們通過觀察佩戴特制眼鏡志願者的眨眼動作,快速鎖定“AI模擬者”,直觀感受人類生物特征的鮮活感與AI機械行為的差異。在甄別真假主播環節,隊員們播放帶貨視頻指導甄別真假主播,孩子們每發現破綻便獲獎勵。
當孩子們的稚嫩原聲與AI克隆語音在教室交替播放,克隆音的細微頓挫引發陣陣驚嘆。隊員們組織分組挑戰:一組與AI模擬對話,另一組與真人交談,嘗試分辨真偽。孩子們還分組協作設計專屬反詐暗語,書寫在卡片上。后續“反詐實戰”游戲中,這些卡片成為辨別隊友的關鍵。指導老師曾良仔表示:“這不僅是將專業知識轉化為可感知的游戲,還在孩子心中種下了自我保護的種子。”
隊員們演示“魔法眼鏡”。秦淵鑫攝
實踐隊員們還化身科普導師,運用專業電學實驗箱,圍繞供電原理、電路連接與元器件功能等展開教學。在實踐隊員指導下,孩子們親手連接電池、開關與小燈泡。閉合開關瞬間,燈泡亮起、風扇轉動、蜂鳴器鳴響,“亮了!”孩子們的歡呼此起彼伏。
掌握基本原理后,孩子們分獲光敏二極管、電池等材料,動手制作專屬節日彩燈或小夜燈。他們運用剛學的並聯電路知識,認真挑選顏色、仔細連接線路。當親手設計的彩燈亮起五彩光芒,成功的喜悅洋溢在每張小臉上。
隊員給孩子們講解小車原理。秦淵鑫攝
點陣屏互動、蜂鳴器演奏旋律、尋跡小車自主穩定行駛……系列有趣的活動與場景深深吸引了孩子們。面對“小車為什麼會自己拐彎?”的疑問,隊員們將傳感器比作“眼睛”感知傾斜,控制器比作“大腦”快速計算調整電機,通俗解釋復雜的反饋控制算法。隊員們耐心答疑,手把手指導操作,扎實傳遞電學常識。
活動尾聲,實踐隊將全套電學實驗箱捐贈給大埠中學,納入科學興趣活動資源庫。本次實踐聚焦科技助力鄉村教育,致力於為兒童全面發展筑牢安全根基、點燃探索熱情。隊員們將前沿的AI應用、控制工程知識,轉化為鄉村兒童看得見、摸得著的科普體驗。既錘煉了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也推動了科技賦能基礎教育。(丁彤 圖/張敬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