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足球之名,讓城市的心跳更猛烈!

贛超首輪鳴哨收兵,城市心跳依然猛烈。
7月12日的揭幕戰南昌主場被景德鎮0︰0逼平﹔在7月13日的比賽中,新余打入本屆贛超第一球,1︰0力克吉安﹔其他場次,贛州3︰1擊敗萍鄉,上饒0︰0鷹潭,撫州0︰0宜春。盡管第一輪進球不多,但各支隊伍全力以赴,無論是精彩的傳球、激烈的拼搶,還是頑強的防守,哪怕場上抽筋頻發,依然讓人感受到了江西足球的活力與希望。
在南昌八一體育場上演的揭幕戰,紅色人潮翻涌,戰鼓擂動如雷。終場長哨響起,看台上14521名球迷的吶喊卻未停息——他們揮舞“英雄紅”與“青花藍”的旗幟,用手機燈光匯成星河,齊聲拉歌,“以球之名,為城而戰”的宣言照亮了夜空。
一場未進球的揭幕戰,為何能點燃磅礡的熱情?答案或許正在於:足球不只是勝負的游戲,它是城市心跳的共振,是鄉土情懷的載體,更是草根英雄即將破繭的歷史性一幕。
當足球與地域相遇,綠茵場成為城市新名片。
贛超的野心,遠不止於競技。揭幕戰現場,“豚寶”(南昌江豚IP)與觀眾熱情互動,將地域文化符號嵌入賽事血脈。而場外,“看球+游江西”的文旅融合模式已悄然鋪開。宜春市宣布,憑贛超球票可免明月山景區門票﹔樟樹市同步策劃“贛超夜市”,在球場外擺起藥都非遺展演與採茶戲舞台﹔九江、景德鎮等城市將潯陽樓、陶溪川等景點納入“賽事打卡路線”,讓球迷因一場球愛上一座城。
當足球撬動餐飲、住宿、交通消費,當業余球員成為家鄉代言人,贛超正以66場比賽為支點,試圖激活全省250億元體育消費市場的巨大潛能。
萬事開頭難,揭幕戰的平局,首輪的相對平淡,恰是江西足球破冰啟程的隱喻。
這是草根基因的舞台。參賽球員平均年齡23歲,44名宜春隊員中21人是高中生﹔南昌隊的廚師、景德鎮的的哥、贛州的教師……這些“非職業”身份,恰是贛超“杜絕雇佣兵,扎根本土”的堅守。江西的足球基礎仍顯薄弱,但1600所中小學足球課程、2萬名注冊青少年球員的數據,已為“金字塔”埋下基石。
這是體制突圍的嘗試。贛超的全稱是江西省城市足球超級聯賽,其前身為已連續多年舉辦的江西省足球超級聯賽,這一次加入“城市”二字,主題口號定為“以球之名,為城而戰”,突出城市榮譽感,讓球隊在自己的城市裡比賽,讓球迷在自己的城市裡觀賽。通過城市間的精彩角逐,讓足球成為傳播城市文化、弘揚體育精神、促進體育消費的載體,打造“體育+城市”融合發展的新型聯賽范式。
風物長宜放眼量,星火燎原的未竟征程已然上路。
盡管首輪暴露出年輕球員經驗不足、臨門一腳欠缺等問題,但南昌球迷高喊“第二場加油”的瞬間,熱血開始沸騰。第一輪球迷觀賽火爆僅是序曲。未來100天,南北賽區11座城市還有61場較量,將把戰火從南昌八一體育場燒向贛州古城、廬山腳下、瓷都窯火……燃遍贛鄱大地。
職業化的曙光已在地平線升起,多支球隊與高校、青訓基地共建梯隊,計劃對接中冠、中乙聯賽。女足U16挺進全運會決賽的突破,更讓江西看到“從草根到職業”的可能。正如業內人士預言:“贛超要成為江西足球的職業孵化器。”
足球的本質,是讓平凡人成為英雄。當景德鎮門將飛身扑出南昌隊的必進球,當學生軍抽筋倒地仍咬牙堅持,當球迷牽著孩子的手在退場時唱起助威歌——這些瞬間詮釋了我們熱愛足球的根源:它讓籍籍無名的普通人化身城市英雄,讓勝負之外的溫情與堅韌照亮現實。
江西仍在路上,贛超剛剛上路,它的意義不僅在於培育職業苗圃,更在於讓每個江西人相信:這片紅土地上,終將長出屬於自己的足球森林,還有昂揚的城市文化。(吳志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