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700多位老人拍照,他用鏡頭踐行誓言

“看鏡頭,三、二、一……”7月9日清晨,萍鄉市湘東區峽山口街道昌盛社區83歲的退休老黨員陳德鈞正為居民拍攝照片。快門輕響間,一張張笑臉被定格。這是他用鏡頭踐行“為人民服務”誓言的第24個年頭。
1963年,21歲的陳德鈞在部隊入黨。8年軍旅生涯中,他六獲“五好戰士”獎狀,獲評師團兩級“學雷鋒”標兵,還曾榮立三等功。1965年執行緊急任務時,他身負重傷,經全力搶救脫離危險,被定為國家二等乙級傷殘軍人。
上世紀70年代初,舊傷復發讓他兩度病危,當地黨委政府一次次組織搶救,將他從死亡線上拉回。這份恩情,讓他立下此后半個多世紀的行動信條:“只要還活著,就得報效國家、服務社會。”
1971年轉業到萍鋼中學,陳德鈞兢兢業業,先后獲評“先進教育工作者”“優秀調解員”。1996年退休后,他又租下4平方米陽台,挂起“為民服務店鋪”招牌,免費提供補鞋、修傘、磨刀、理發服務。“那些年陳老師服務了許多居民,街坊們都喊他‘社區活雷鋒’。”昌盛社區黨支部書記肖余說。
2001年9月,一次攝影學習班讓陳德鈞找到為民服務的新方向:“攝影能記錄時代變遷和百姓生活,太有意義了!”他咬牙花2000多元買下相機和膠卷,從此走到哪兒拍到哪兒。在農村採風時,陳德鈞發現許多高齡老人一輩子沒拍過生活照,一時間“免費幫他們拍照,為家人留念想”的念頭在腦海中揮之不去,最終成為他公益攝影的起點。
起初,質疑聲不斷,“退休了不好好歇著,怕是想作秀”“肯定想靠這個出名”。面對流言蜚語,陳德鈞從不辯解,反而更加堅定。當裝裱好的照片送到村民手中,當他俯身為臥床老人調整姿勢,質疑漸漸變成敬佩。“陳老師是真心為百姓服務,不求回報。”曾懷疑他的村民后來這樣說。
陳德鈞的鏡頭總是對准普通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他為100位與新中國同齡的老人免費拍照﹔萍鋼建廠55周年,他拍下200名鋼鐵工人的笑臉。他給自己立規矩:每年學雷鋒日和重陽節必設公益攝影點,這一堅持就是15年。十年沒添新衣服的他,卻在攝影上投入10多萬元。每當有人問值不值得,他總是笑著反問:“錢花在為人民服務上,怎麼不值?”
2014年,陳德鈞又有了新的計劃——走遍湘東區127個村,為所有百歲老人、80歲以上退伍軍人免費拍照。東橋鎮面積大,他來回跑了十幾次﹔荷堯鎮有百歲老人,他挨家挨戶上門尋找。如今,他已走完11個鄉鎮街道,為700多位老人留下影像,免費照相10萬余張、沖洗相片3.5萬張。當86歲的張春生和老伴段春蘭拿到這輩子第一張合影時,頭挨著頭笑得像孩子。“這些照片比金子還珍貴。”陳德鈞說。
從保家衛國的軍人,到教書育人的教師,再到“社區活雷鋒”“群眾攝影師”,身份在變,陳德均的初心卻從未改變。現在,身兼萍鄉市老年攝影家協會理事的他,仍然背著相機頂著烈日奔走在鄉間。“生命不息,攝影不止。”陳德均說,這句誓言要堅守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