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石城:校地合作 “蜜”謀發展

“當前正值盛花期,要重點關注蜂群活動規律,科學放置蜂箱,確保授粉密度及其精准度。”
近日,走進江西省石城縣小鬆鎮逕裡村,一朵朵白蓮花在驕陽下灼灼綻放,來自江西農業大學興農“蜜”方暑期三下鄉團隊的師生專家團隊正為蓮農廖學民進行技術指導。
專家們一邊為廖學民講解,一邊示范如何根據蓮田布局調整蜂箱位置。此前,當地的白蓮常因授粉不均導致蓮蓬空癟率高,團隊通過監測蓮花開放時段與蜜蜂活躍度,制定出分區域投放方案,可以讓每畝蓮田的有效授粉率提升30%以上。
“有了這些技術指導,今年的蓮蓬豐收有望了,空癟的情況肯定能大大減少。”看著田間飛舞的蜜蜂,廖學民說。
這個暑假,江西農業大學興農“蜜”方團隊深入石城縣,以“蜜蜂+白蓮”雙產業融合為突破口,用科技賦能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
據了解,作為校地合作的重點方向,該團隊長期扎根石城田間地頭,通過持續走訪、座談交流,精准梳理了諸多產業堵點:白蓮產業受限於授粉效率低,產量提升遇阻等。
針對這些產業痛點,“蜜”方團隊充分發揮科研優勢,推出“蜂蓮共作”全產業鏈融合模式。
在石城縣贛江源中華蜂成熟蜜基地,當地蜂農沿用傳統方法開展蜂王培育,效果不甚理想,時常出現蜂群群勢不佳、蜂蜜產量不穩定的情況。
“蜂蜜要獲得高產,首先需要強群。而強群需要優質蜂王,除了選用優秀父本和母本之外,在移虫育王過程中選擇1日齡以內幼虫為佳,最好能以卵育王,可以通過免移虫育王方法。”針對蜂農提出的問題,“蜜”方團隊推廣的優質蜂王培育和強群技術,進一步優化了應對策略,讓蜂群繁育力和單箱蜂蜜產量都有了顯著提升。
此外,團隊還指導企業研發出白蓮花粉、蜂王漿凍干粉等高附加值產品,幫助蜂產品加工企業解決了產業鏈短、利潤低的問題,讓蜂產品搖身變成了暢銷的養生佳品。
“江西農大老師學生經常來,教我們怎麼管蜜蜂、怎麼出好蜜,不像以前光靠老經驗摸索,現在產業路數越來越清了。”石城縣康皇蜂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賴德星表示。
為確保幫扶工作能夠長效開展,團隊聯合當地產業主體構建起“產學研用”協同體系:通過常態化的技術培訓培養新型職業農民,建立“專家+農戶”直接幫扶機制以保障技術有效落地,協助制定產業規劃從而夯實發展基礎。如今,石城已形成“以蜂促蓮、以蓮帶蜂”的良性循環。
“未來,團隊將繼續深化校地合作,讓蜂蓮共作模式成為可復制、可推廣的鄉村振興樣本,以青春之力助推石城特色產業行穩致遠。”江西農業大學相關負責人表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