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

中國科學院大學博士團赴尋烏縣開展生態文明調研活動

2025年07月30日20:33 | 來源:人民網-江西頻道
小字號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學教育部水土保持與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博士調研團赴江西省贛州市尋烏縣開展為期四天的生態文明調研活動。本次調研團由4名中國科學院大學土壤學、生態學在讀博士生組成,以“賡續紅色血脈、厚植生態擔當”為主題,聚焦尋烏縣水土保持先進經驗先進做法,充分發揮博士調研團的專業優勢,為新時代革命老區生態文明建設注入蓬勃的青春科技力量。

博士調研團赴毛澤東尋烏調查紀念館調研。張益斌攝

實踐隊先后參觀了毛澤東尋烏調查紀念館、“1930尋烏調查”紀念街區、三二五暴動舊址和羅塘談判舊址,結合現場講解、圖文展覽和實景還原,追尋紅色足跡,重溫黨的群眾路線和調查研究傳統。在紅色文化熏陶中,青年科技工作者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筑牢精神根基。

在尋烏縣水源鄉徑口村,實踐隊深入田間地頭,實地考察果園坡地開發中的水土保持措施。在臍橙果園農戶家中,隊員們看到果園採取了“山頂戴帽、山腰系帶、山腳穿鞋”的綜合模式,通過帶狀整地,合理開挖坡頂、坡腳截(排)水溝,有效防治了農業開發中的水土流失問題。

在尋烏縣南橋鎮南龍村,實踐隊調研了“崩崗”治理與農產業協調發展的模式。當地按照“上截、下堵,內外綠化”的原則,整地修筑竹節水平溝或水平條帶,並種植鷹嘴桃、油茶等經濟作物,在有效治理水土流失的同時推動特色產業發展,帶動群眾參與,實現了從“爛山地貌”向“花果山”的綠色轉變。

博士調研團赴尋烏柯樹塘稀土尾礦修復區調研。李會軍攝

實踐隊還走進國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柯樹塘稀土尾礦修復區),考察稀土礦區水土流失防控與生態修復路徑,系統學習“三同治”模式在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中的綜合成效。昔日稀土尾礦荒地,如今已成為喬灌草結合、蓄排灌配套的生態樂園。從土壤改良到植被重建,從徑流調控到產業植入,實現了生態修復、民生改善與產業轉型的有機統一。團隊通過現場訪談、技術交流,深入梳理 “三同治” 模式破解 “碎片化” 治理難題的實踐經驗。

從崢嶸歲月中汲取信仰力量,在綠水青山間踐行使命擔當,中國科學院大學暑期實踐隊用實地調研丈量理想信念的厚度,用專業知識繪就生態文明的青春底色。調研團紛紛表示,此次調研不僅是一次社會實踐,更是一堂生動的思政課,今后將不斷挖掘實踐深度,拓寬實踐廣度,全面梳理匯總調研情況,真正把論文寫在田野大地上,讓科研接地氣、冒熱氣、有生氣。(張必成)

(責編:鄒玢琦、帥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