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制造”到“智造”
——探索贛州電子信息產業“三級跳”的背后故事

在贛南這片紅色熱土上,一場產業變革正在悄然發生。2022年至2024年,贛州電子信息產業實現“三級跳”:2022年營收1483億元﹔2023年營收1695億元﹔2024年規上企業782家,營收達1841億元,同比增長8.6%,高於全國1.4個百分點……
這不僅是數字的躍升,更標志著贛州電子信息產業邁上了新的發展台階。近年來,贛州電子信息產業迅速發展,成為我省電子信息產業重要增長極和粵港澳大灣區電子信息產業轉移重要承接地。
從零星布局發展到“3+7”布局,再到構建起“芯屏器核端”集群發展格局,贛州電子信息產業何以能夠跨越式發展?行走在贛南這片紅土地上,耳聞目睹一個個令人振奮的經濟故事,從中看到贛州電子信息產業逆勢而上的產業韌性、協同共生的產業生態和久久為功的產業耐心。
服務升維
“灣區速度”嫁接“蘇區服務”
營商環境是產業發展的“空氣和水”。贛州深諳此道,以保姆式服務破解企業發展梗阻,讓企業在這片熱土上安心扎根。
“在龍南辦企業,從意向到落地,效率令人驚喜!”江西科晶新材料有限公司負責人王茁羽的贊嘆,道出了龍南市優化營商環境的實效。
據悉,該企業計劃投資3億元建設新能源電池專用錳材料基地,龍南經開區招商與企業服務局立即啟動全流程跟進服務,精准匹配用地資源,並高效協調解決用地難題,推動項目迅速落地。
更讓企業沒想到的是,龍南不僅解決核心用地問題,還主動服務企業需求,招商部門積極推薦並協助企業首選落戶經開區孵化中心,實現拎包入住、當日辦公。
走進龍南市數字化政務大廳,映入眼帘的是全省首個“一觸即達”智能導政系統,在這裡,190項高頻事項實現了與深圳光明區“跨省通辦”。
“龍南區位佳、政策好、幫扶實,對標深圳的政務服務讓我們審批快、發展快。”江西龍南鼎泰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總工王敬永深有體會。目前,該公司二期項目即將投產,現有生產線滿負荷運轉,預計今年產值將突破11億元。
優質的營商環境是培育壯大經營主體的沃土。贛州推動100項政務服務與深圳“同事同標”、48項“結果互認”、268項全流程對標深圳、209項高頻事項“跨省通辦”,構建了與大灣區同頻共振的政務生態。
速度的背后,是服務的精度。總投資超百億元的富士康(贛州)智能制造項目,122天完成48萬平方米主體結構封頂,500天實現投產,投產后6個月產值突破150億元。
信豐縣景旺電子(贛州)高多層PCB智能制造項目僅90天完成前期工作,190天廠房主體封頂,300天實現投產……
這些“贛州速度”的密碼藏在高效的服務機制裡。贛州用服務的溫度與效率的速度,培育了電子信息產業生長的沃土。
布局謀篇
“3+7”繪好產業發展“工筆畫”
項目是產業的“火種”,如何精准招引,避免同質競爭?贛州依托資源稟賦和產業鏈全景圖,引導項目精准落子、錯位發展。
近年來,贛州圍繞各地資源稟賦、區位優勢、產業基礎、招商政策和產業鏈全景圖等信息,引導項目按照產業鏈相對集中原則選址落戶,錯位發展。
贛州頂層謀劃“3+7”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格局,形成以贛州經開區、信豐縣、龍南市為核心發展區域,重點發展新型顯示模組、印制電路板等優勢領域﹔章貢區、南康區、於都縣、安遠縣、定南縣、全南縣、興國縣等7個縣(區),因地制宜發展軟件、智能終端和核心電子組件等細分領域。
贛州經開區以新型顯示為特色,構建“芯、屏、端、網、器”一體化發展﹔信豐縣聚焦PCB細分領域,打造全球綠色印制電路板產業重鎮……“特色招商”正讓產業集群加速成形。
為提供一站式產業鏈資源智能匹配和精准推送服務,贛州還創新推出“一碼投贛州”小程序。平台囊括贛州市區域介紹、產業鏈、園區、政策、項目、經濟數據、投資指南、招商地圖、目標招商企業數據等信息。用戶隻需通過手機掃描二維碼,即可隨時隨地訪問平台,享受一站式產業鏈資源智能匹配和精准推送服務。
贛州“3+7”布局的實踐,通過差異化定位避免了同質化競爭,形成了“各有所長、優勢互補”的錯位發展格局。2024年,全市新簽約電子信息項目36個,總投資184億元。
生態重構
從“獨木成林”到“萬木爭春”
產業鏈的協同度決定產業生態的活力。贛州以“鏈長制”為抓手,搭建產業鏈上下游產品協作配套對接會,構建“鄰居即上下游、園區即供應鏈”的緊密生態,實現從單點企業到鏈式集群的聚變升級。
在信豐縣高新區,不少PCB產業鏈公司聚集成片,廠房之間僅有一牆之隔。工業園一角,最左側是主營直線電機、車床的一派直驅,中間是提供PCB半成品及成品電性能測試方案的麥遜電子,最右側是主營鑽孔類設備、曝光類設備等PCB專用設備的大族數控。在這一布局下,直線電機、車床經麥遜電子檢測后,“幾步路”即可直接運至大族數控加工生產相應設備,一個小型產業鏈由此誕生。
在本地電子信息配套企業的互補互動方面,信豐福昌發電子有限公司企業負責人賴劍鋒感受頗深:“過去要跑廣東採購覆銅板,現在園區內就能解決。”公司左側瑞烜新材料生產覆銅板,右側正天偉供應化學藥水,1公裡遠的大族數控提供鑽孔設備,5公裡半徑內,95%的原料和設備實現“就地取材”。信豐縣針對PCB產業生產環節,引進23家關鍵配套企業,將本地配套率從60%提升至85%。
“鏈長制”下搭建的各類對接平台成為產業協同的催化劑:於都縣組織開展的LED照明產業上下游對接交流活動,於都縣艾思凱公司就近採購線材、特種氣體和二極管等產品,降低原材料採購成本﹔上猶縣元源新材料舉辦電子級玻纖基材供需對接會,吸引行業組織和覆銅板企業參加﹔章貢區組織召開產業鏈協作配套對接活動,鑫金暉、深聯電路、逸豪新材等30余家章貢區重點企業代表參會……
由點到鏈、從鏈到群,成就了贛州電子信息產業從“樹木”到“森林”的進階跨越,產業發展的整體能級不斷突破提升。印制電路板產業鏈實現了從專用設備生產,到PCB生產,再到PCB終端應用的完整供應鏈體系﹔新型顯示由單一產品生產發展為全鏈條產品的“多元共存”。
記者手記
行走在贛南這片紅土地上,看到的不僅是跳動的數據和拔地而起的廠房,更感受到了一種“老區不老、敢為人先”的精神氣質。從“制造”到“智造”的跨越,折射出的是贛州干部“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
站在新的起點上,贛州電子信息產業正以更加昂揚的姿態,朝著2000億元的目標奮力奔跑。正如一名企業家所說:“在贛州,我們看到的不僅是發展的速度,更看到了老區振興的希望。”(劉新權 全媒體記者 鄢朝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