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興國深入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
到了收獲的季節,滿山都是“黃澄澄”(山水間的財富密碼②)

優美的自然環境本身就是鄉村振興的優質資源,要找到實現生態價值轉換的有效途徑,讓群眾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
——習近平
初秋時節,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的豐採果園內,整齊排列的臍橙樹上,臍橙尚青,但也有拳頭大小。看著滿山綠色,90后果園負責人劉瑤嘴角上翹,“到了收獲的季節,滿山都是‘黃澄澄’”。
劉瑤邊走邊介紹,記者卻因樹邊的雜草“分了心”。依據常理,種果樹要除雜草,不然會影響樹木生長。劉瑤心細,“別看這些雜草,它們可是果園的‘功臣’”。
雜草是“功臣”,這事兒可是頭一次聽說。
故事要從9年前講起。
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的山,大多是荒山——不僅沒樹,連草都不長。因為興國是典型的江南丘陵地區,紅壤半土半石、易碎、沒黏性,含沙量也大,一沖就潰,加上曾經過度開荒、砍伐等人為因素,水土流失非常嚴重。來考察的外國專家也直搖頭:“這裡以后會變成江南沙漠。”
“興國山歌以前是這麼唱的:山光禿嶺和尚頭,洪水下山遍地流,三日無雨田龜裂,一場暴雨沙滿丘。”住在果園山腳下的饒世芳回憶。
劉瑤經營的這座果園,曾經就是一片荒山。
當時,興國縣大力發展鄉村旅游,鼓勵集中多樣經營,推動增收致富。農業院校畢業的劉瑤返鄉創業就在那個當口。她看上的正是興國的荒山。
“爸媽原本希望我上大學后出國讀研,可以跳出‘農門’。”劉瑤笑著說,“可我對家鄉感情很深,相信只要掌握好農業知識和技術,就能有一番作為。”然而村裡人並不理解,議論紛紛:“一個二十幾歲的丫頭能在荒山上搞出什麼名堂?”
但這沒有動搖劉瑤的決心。她搬來“救兵”——父母和駐村扶貧干部,在他們的幫助下,挨家挨戶做工作,條分縷析地講清楚把自家荒山田地交給她來管理能有啥好處,並承諾提供土地入股、優先安排基地就業、免費教授農業技術、免費提供種苗肥料發展“庭院經濟”等。
“一開始流轉了一些,我們就把山地整成梯田,種植臍橙。但每次下大雨,雨水就夾著紅土順著山坡流下來,果園的師傅給我打電話說,河水都是紅的!”嚴重的水土流失讓創業之初的劉瑤一直提心吊膽。
受影響的不止劉瑤一家,這是當地的“老大難”。興國縣土地總面積3215平方公裡,據1980年農業區劃調查,全縣水土流失面積達1899平方公裡,佔比超過一半。
2017年,在國家實施“山水工程”的大背景下,興國縣啟動了水土流失治理、土地整治與土壤改良等五大生態建設工程,深入推進國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試點建設。
這無疑給劉瑤吃了一顆定心丸。在她流轉來的荒山上,興國縣通過以獎代補項目的方式,做了許多預防水土流失的工程,那段時間,山上多了許多工作人員的身影。
“經過幾十年與水土流失斗爭,我們總結出了比較成熟的‘山頂戴帽、山腰系帶、山腳穿靴’的方法。”興國縣水土保持局工程師賴如萬介紹道,具體來說就是在山頂植樹造林涵養水源,在山腰種植臍橙等經濟作物,在山腳種草保持水土。同時,在山上建造竹節水平溝、蓄水池、沉砂池、排水溝等水土保持設施。
臍橙樹邊的雜草發揮的就是保持水土作用。“像這些高度到腳踝的草,是我們精選的寬葉雀稗,它們的根系非常發達,有很好的水土保持作用,在這裡種臍橙,這些草只能割、不能拔,不能傷害草的根系。”賴如萬說。
經過努力,興國縣已經實現從“江南沙漠”到茵茵綠洲的轉變,植被覆蓋率由28.8%上升到84.6%,生態建設成果斐然。曾經的荒山,眼見著變成了青山。
劉瑤琢磨著,要把這青山變成金山。
靠著滿滿的誠意,劉瑤分三期成功完成了千余畝山地的流轉,並成立了興國縣豐採種養專業合作社。
“此后,我就成了高校農學院、林學院的常客。”劉瑤說,她常常拜訪農業專家教授請教專業知識,走訪考察了大量農業基地,漸漸地,對合作社的發展有了清晰的思路。她聘請江西農業大學農學院專家團隊作為技術指導,專攻特色生態種植業,做優質有機產品,在山腰栽植臍橙、鷹嘴桃、獼猴桃,山腳下建瓜果採摘園。
幾年來,合作社免費為100余農戶提供獼猴桃、臍橙、甜柚秧苗共計2000余株,與農戶簽訂收購農產品協議,邀請種養專家到田間地頭講授嫁接、施肥、殺虫、防寒防凍防旱知識20余場。基地帶動周邊村庄75戶貧困戶實現脫貧、1000余人走上致富道路。
慢慢地,劉瑤得到了村民的認可。“瑤姑娘讀了書就是不一樣,是個有本事的好青年!”不少觀望中的村民主動找到劉瑤要流轉自己的山地。
“在瑤姑娘的基地上做事,有穩定的收入,在家門口就能上班,還能照顧家人。”含田村脫貧戶謝新嬌在豐採果園從事日常管護和採摘工作,每年能有3.6萬元收入。
得益於生態的持續改善,臍橙的品質不斷提高。如今,劉瑤有個計劃,“農產品不僅要有良好的品質,還需要塑造品牌”。
與有著豐富種植經驗的果農相比,劉瑤更懂互聯網,能“折騰”,也更懂人才的重要性。她瞄准電商平台,並組建了電商團隊,發力短視頻和直播帶貨領域。她還發起“山野共創計劃”,邀請青年創業者、生活達人等加入團隊,由果園提供場地、食宿、網絡等,無論粉絲量大小,都歡迎到果園裡來直播,目前已有20余人加入,基本上是95后。
劉瑤一直希望有機會能把家鄉山裡的橙子,賣到全世界的餐桌上。如今這個願望馬上就能實現。“今年,我把工作重心放在跨境電商和有機認証上,果園的臍橙已經成功申請到了出口資質。”
憧憬未來,劉瑤有一個更大的計劃,“如今的果園,四季皆景,我們賣好產品,也賣好生態,通過舉辦‘愛樂之橙’音樂節、露營活動,春天辦賞花游園會,秋天辦採摘節和讀書會,還能進一步帶動鄉村文旅產業的發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