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園村之變

從江西省玉山縣城出發,沿著鄉間小道大約行駛半小時,便來到了桑園村。
上午9時,在桑園村黨群服務中心二樓,江西省煙草專賣局鄉村振興幫扶工作隊第一書記楊國輝正與村民聊得火熱。
“楊書記,我們村現在都快成‘網紅村’了,每天傍晚,好多外村的人來休閑步道散步,熱鬧得很吶!”“還有很多騎行愛好者來騎車呢!”……村民你一言我一語地說著。
看出記者的好奇,楊國輝接過話茬,指著不遠處提議道:“走,帶你去看看村裡的‘網紅步道’!”
桑園村新建的休閑步道。戴光曄攝
連片的稻田邊,隻見一條彩色的休閑步道穿行其間,格外亮眼。
“這條休閑步道其實是整治河道的配套工程,不僅根除了水患,還提升了沿岸風景,成為村民們散步的好去處。”楊國輝介紹,就在兩年前,桑園村還是個遠近聞名的“水患村”。
桑園村地勢西高東低,一條蜿蜒的河流由西往東環繞村庄,由於河堤年久失修,每年汛期,河裡的水都會沖垮河堤,倒灌進村。
“每次漲水,不僅家裡的物品被沖走,田裡種的農作物也幾乎絕收。”回憶起遭水患的日子,村民胡金富直搖頭,“幾分鐘時間,水就漲到一米多高。”
洪水退去,留下的是一片狼藉:淤泥堆積,垃圾遍地,農作物被沖毀……然而,這種境況,桑園村已經持續了幾十年。
2021年,幫扶工作隊來到桑園村,在傾聽村民的心聲后,河道整治便成為首要任務。
“河道整治項目包括為河道清理拓寬、河堤加固加高,河堤沿線環境建設等。”楊國輝告訴記者,項目於2023年10月竣工,修復及新建河堤2200余米,並新建了6座水壩和洗衣碼頭。
據悉,改造后的河道,保護了沿河近400畝耕地及100多戶村民房屋,受益農田每年每畝可增收約200-300斤糧食。
與此同時,沿河道提升改造了一條1600米的休閑步道,解決了當地村民閑暇活動場地安全問題,更是增添了一道鄉村美景、一個網紅打卡地。
在桑園村,變化遠不止於此。
“幫扶工作除了改善基礎設施,還通過建立幫扶車間的方式,讓村民在‘家門口’就業。”一路聊著,不覺間我們來到了桑園村村口。
幫扶車間內,村民們正在趕制出口的筆袋。何坤攝
在村口顯著位置,有一家3層樓的幫扶車間,下午2點,村民們陸續開始”上班“。
”在這做事時間很自由,不僅可以照顧孩子,還可以兼顧家裡和地裡。“村民楊艷邊說邊熟練地縫制筆袋,”工資多勞多得,像我們年輕人做得快一點的,每個月工資5千元左右。”
漫步車間,涼風習習,感受不到三伏天的悶熱。
“車間安裝了冷風機,辦公環境好著呢!”順著車間負責人胡淑成的指引,記者看到,在整齊排列的工位上方,一個個出風口正往外輸送冷風。
“叮咚!”這時,胡淑成的手機響了起來。“哎呀,來了一個新訂單!”胡淑成笑著告訴記者,目前,車間的訂單都是出口,明天就有一批貨要發往義烏。
“等就近的高速路口開通后,准備擴大生產規模,到時候將吸納更多的村民來做事。”話音剛落,胡淑成的電話再次響起。
航拍桑園村。戴光曄攝
“除了幫扶車間,我們還建設了350千瓦村級屋頂分布式光伏電站。”楊國輝掰著手指說道,這兩個項目每年可為村集體經濟增收近30萬元。
“多虧了幫扶工作隊,我們村裡大變樣呢!”路過的村民紛紛對楊國輝豎起大拇指。
今年是幫扶工作隊駐村的第四年。四年間,桑園村實現了舊貌換新顏的蛻變:潔淨平坦的道路、隨處可見的太陽能路燈、煥然一新的校舍、寬闊的法制廣場……
桑園村的變化,只是江西省煙草專賣局鄉村振興幫扶工作的一個切面。
“十四五”以來,江西省煙草專賣局共選派59個駐村工作隊和118名駐村幫扶干部,奔赴106個幫扶村,因地制宜、分類推進鄉村振興項目建設,在推動產業發展、改善人居環境、提升鄉風文明、助力村民增收等方面取得積極成效。
夜幕降臨,桑園村法制廣場燈火通明,一場情景式普法正在上演,在互動問答環節,村民時而哄笑,時而拍掌叫好,鄉村的“夜生活”正被點燃。(羅娜、曾夢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