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

“富民工廠”點亮鄉村振興路

人民網記者 邱燁
2025年08月22日09:52 | 來源:人民網-江西頻道
小字號

清晨的陽光洒進江西省蓮花縣六市鄉黃橋村卡尼斯手袋廠的生產車間,縫紉機嗒嗒作響,工人們低頭忙碌。50多歲的易文蘭手指翻飛,布料在她手中漸漸成型。

“以前發愁年紀大找不到活干,現在走幾步路就能上班,一個月能掙3000多塊,還能照顧老人和孩子。”她笑著說。這樣的場景,正是六市鄉以富民工廠激活鄉村振興動能的生動縮影。

富民工廠內,村民們正加緊生產出口筆包。尹毅方攝

近年來,江西省萍鄉市蓮花縣六市鄉積極探索鄉村振興新路徑,通過建設“富民工廠”,把就業崗位送到村民家門口,讓越來越多農民實現“掙錢顧家兩不誤”。

廠房建在村頭,就業不離鄉土

六市鄉地處山區,過去不少村民選擇外出務工,村裡留守的多是老人、婦女和兒童。如何讓閑置勞動力在家門口實現就業?鄉黨委經過深入調研,提出“廠房建在村頭、崗位送到門口”的發展思路。

通過政策扶持、場地協調、技能培訓等組合措施,一批勞動密集型企業在這裡扎下根來。在六市文綺鞋業生產車間,40多名工人正熟練地進行鞋面縫制、鞋底粘合。“我們採用‘總部+衛星車間’模式,把簡單工序放到村裡,既降低企業成本,又方便村民就業。”企業負責人說,車間實行彈性工作制,農忙務農、農閑務工,員工月收入穩定在2500-5000元。

飛雲山泉廠的流水線上,清冽的山泉經過灌裝、包裝,即將發往各地。這個廠子創造了30多個就業崗位,從水源保護到成品出庫,整個產業鏈都用本地勞動力。該廠負責人劉輝雲樂呵呵地說:“以前村民外出打工,總惦記家裡。現在好了,離得近的走路5分鐘就到廠子,收入不錯,還能照顧老人孩子。”

精准服務到人,政策溫暖人心

“張大哥,縣裡就業援助月開始了,這幾個崗位適合您”“李大姐,您符合創業補貼條件,我來幫您辦手續”……在六市鄉“與鄰鄉約”議事會上,這樣的暖心對話不時上演。

工人在倉庫協作搬運桶裝水。江麗蓉攝

為了讓好政策真正落地,六市鄉打造了“全方位、零距離、一站式”就業服務體系。依托“5+2就業之家”平台,整合鄉村兩級服務力量,每周5天常規服務加周末專項活動,確保就業服務“不斷檔”。平台通過大數據建立“勞動力信息庫”和“企業崗位庫”,實現人崗精准匹配。今年以來,已發布崗位信息150多條,舉辦“春風行動”等專場招聘3場,幫助50人達成就業意向。

鄉、村干部還當起“政策宣傳員”“代辦員”,走村入戶講解就業政策,幫群眾辦理各項手續。針對外出務工人員,鄉裡集中辦理交通補貼,“頂梁柱回家工程”讓越來越多技能人才返鄉創業。截至目前,全鄉已成功吸引163名技能人才回鄉,其中包括掌握制鞋、箱包加工等技術的產業工人,以及懂電商、會管理的復合型人才。

產業扎根鄉土,振興更有底氣

鄉村振興,產業是基礎,人才是關鍵。六市鄉創新推行“黨組織+企業+農戶”共富模式,通過黨支部牽頭引進企業、企業帶動群眾增收、群眾支持村企發展,形成良性循環。

目前,全鄉已培育形成以箱包加工、鞋服制造、農產品加工為主的特色產業集群,帶動就業350余人,有效鞏固了脫貧攻堅成果。這些“富民工廠”不僅帶來就業機會,更悄然改變著鄉村風貌。以往農閑時聚在一起打麻將的少了,車間裡機器的嗡鳴和大家的歡聲笑語,奏響了鄉村振興的動人樂章。

“現在大家都比著上班掙錢,鄰裡關系更和睦,矛盾糾紛也少多了。”六市村黨支部書記深有感觸地說。隨著“富民工廠”持續壯大,一幅“產業興、百姓富、鄉村美”的振興畫卷正在六市鄉徐徐鋪展。

(責編:毛思遠、帥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