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洋景漂”的瓷上中國

初秋時節,在景德鎮市湖田瓷社陶瓷文化國際傳播交流中心,澳大利亞藝術家大衛·瑞德(David Reid)興致勃勃地向參觀者講解個人藝術展上的作品。隻見一件瓷瓶上,寥寥數筆勾勒出一個個舞動的小人。“這件作品描繪的是跳廣場舞的人們,畫畫的時候我感覺像在寫中國書法。”大衛笑著分享創作故事。
作為“洋景漂”,大衛每年會在景德鎮住上一段時間進行藝術創作。今年9月,他將近三年在景德鎮完成的作品集結成“此時·此刻:我和景德鎮的故事”——David Reid陶瓷和水墨藝術展。這場個人藝術展也是大衛送給自己的生日禮物——9月4日,他在中國迎來70歲生日。
“生日辦展的想法來自大衛,因為他覺得景德鎮是人生的重要一站。”藝術展總策展人章晨是大衛的好朋友,見証了這名外國藝術家在千年瓷都如何實踐藝術的跨界融合,“大衛以陶瓷為載體,融合多元文化,向世界展現他在中國所感知的美好。”
來景德鎮之前,大衛旅居上海,以紙為媒,通過水彩畫記錄自己在中國的見聞。深耕繪畫領域40余年,他名聲在外,參與主持過英國、法國、德國、荷蘭等國家高校藝術機構的設計項目。他與陶瓷結緣,始於2018年。那一年,他來到景德鎮,想尋找一個場地長期畫畫。當年9月,景德鎮舉行千名陶藝家迎省運會活動。在上海有工作安排的大衛結束行程后,立刻坐動車趕到景德鎮,興致盎然地將沿途看到的徽派建筑、鄉間田野、騎行的人們畫到瓷瓶上,為作品取名《從上海到景德鎮的記憶》。
在景德鎮,大衛從博大精深的陶瓷文化中獲得源源不斷的靈感,展現出旺盛的創作激情。他跟隨章晨學習洒藍技藝,並將其運用到陶瓷作品《海景》《中國窗》中﹔他將青花元素融入現代設計,驚嘆於幾百年來景德鎮匠人對青花瓷制作技藝的傳承延續﹔他還將購買月餅的長隊、地鐵裡的乘客、跳廣場舞的人群等充滿煙火氣的生活圖景“搬”上陶瓷,“我的朋友看了都感到好奇而有趣”。
在創作陶瓷作品的過程中,景德鎮變成大衛魂牽夢繞的“第二故鄉”。“我愛景德鎮,這裡就像家一樣。”這份真摯的情感,化作他傳播陶瓷文化的不竭動力。
今年6月,“絲路瓷行”中國景德鎮陶瓷展在澳大利亞悉尼中國文化中心舉辦。章晨作為該展的策展人,將展覽信息告訴了大衛。得知消息后,大衛特意帶著多名朋友趕到悉尼。
9月,大衛借生日之際,把妹妹和朋友邀請到景德鎮,帶他們看看這座中國小城的傳統、現代和國際化。“因為哥哥的生日,我有機會第一次來到中國,非常激動和興奮。”大衛的妹妹埃洛伊絲·海登告訴記者,“是哥哥帶我走進陶瓷世界,他想讓大家都來感受景德鎮的熱情和藝術氛圍。”
談到未來,大衛希望有機會介紹更多澳大利亞藝術家到景德鎮交流,也願意幫助更多景德鎮藝術家走向世界。他說,人與人的相聚、心與心的交融是一種無可比擬的美好。
“雖然我不懂中文,但我會用我的雙眼觀察中國,用作品記錄我對這個國度的熱愛。”大衛用陶瓷展示創意、傳遞情感,分享真實而生動的中國故事,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寫下生動注腳。(張 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