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晒遠方” 亦可“看家鄉”

又到開學季,朋友圈裡“暑期總結”迎來最后一波高潮:有人晒北極光,有人晒東南亞美食,有人晒草原騎馬,有人晒海邊踏浪,九宮格裡,風光無限,滿是笑臉。家長們你追我趕,一心想把假期留給家人,把快樂留給孩子。
其實,朋友圈的熱鬧,背后藏著一個朴素的願望——多陪陪孩子,帶他們看看外面的世界。
可外面的世界,未必隻有“遠方”。
江西不缺山水,更不缺故事,更可貴的是“抬腳即達”。廬山飛瀑、鄱陽湖候鳥、婺源古村落、武功山草甸、龍虎山丹霞……課本裡出現的地名,就在“家門口”。
這個暑期,有多天氣溫逼近40℃,因此,在涼爽的山間溯溪受到人們青睞。武寧牛鼻孔、婺源石門峽、梅嶺楠坪古村……這些曾因偏遠而人跡罕至的秘境,又因原始自然風貌保持較好,吸引了不少游客探訪。在武寧牛鼻孔,筆者遇到來自南昌的母子:他們驅車當天往返,花費不到四百元,孩子卻把“落在山澗裡的藍眼淚”寫進了作文,把勇敢“跳潭”的經歷津津樂道地分享給同學。
自然山水潤心,人文之旅啟智。在景德鎮,一名媽媽帶著女兒逛完中國陶瓷博物館,又去御窯博物館,晚上打卡陶溪川。不同於游山玩水,她們選擇沉浸式體驗當地文化,一天走兩萬多步,隻花門票錢,卻讓孩子讀懂了“工匠精神”。
無論是溯溪跳潭的野趣,還是畫瓷悟道的雅性,本質上都是父母用心的陪伴與引導。遠方有遠方的壯美,家鄉有家鄉的深厚,真正優質的親子游,不在於距離遠近、花費多少,而在於是否讓孩子在親身體驗中拓寬視野、收獲成長。
今年暑期,江西文旅消費市場展現出多業態融合、多場景延伸的新氣象。“文旅+體育”“文旅+康養”“文旅+非遺”等新模式不斷涌現,為親子家庭帶來更豐富的出行選擇。
對家長來說,不再為“去哪玩、玩什麼”發愁,一張高鐵票就能輕鬆安排一趟充實旅程﹔對孩子而言,親睹“飛流直下三千尺”的詩意成真,又走進長江鄱陽湖水生生物保護基地探訪魚類家園,一下子完成歷史、地理、生物三科實踐,真正做到寓教於樂,性價比遠超“上車睡覺、下車拍照”的長途奔波。孩子學到的不是“我來了,我走了”,而是“我看了,我懂了,我愛了”,這份由內而外的驚喜,正是“江西故事”最吸引人的打開方式。
新學期已經開始,下一個假期正在路上。江西的人文山水始終張臂以待,它們不僅能在朋友圈“出片”,也能在孩子心裡“出彩”。腳步放慢,鏡頭拉近,把“晒遠方”換成“看家鄉”,把“焦慮”換成“驚喜”,下一趟旅行就從“家門口”出發,讓“詩和遠方”先從贛鄱大地開始。(周亞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