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載:人才“金字塔”重塑花炮產業競爭力

“留學回來接管企業時,沒人相信花炮這門老手藝能玩出高能級創新。”萬載縣匯鑫源禮花制造有限公司總經理曾鳴接手企業后,改造傳統手工生產線,投入2億多元建起現代化廠區,引入ERP管理系統實現生產全流程數字化管控,與國防科技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共建研發團隊,研發出無硫無鉀環保煙花,產品進入上海迪士尼、北京環球影城供應鏈。
變革,正是萬載縣“一產一策”構建花炮產業人才“金字塔”的縮影。作為全國四大花炮主產區之一的萬載,聚焦花炮產業人才建設發力,推動傳統產業煥發新活力。
“花炮不是夕陽產業,需要懂創新、敢突破的領路人。”黃茅貴山花炮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家雲說。萬載靶向精准實施“塔尖”人才培育機制,縣財政每年列支50萬元專項基金,用於企業家培訓。曾鳴就是首批赴高校培訓深造的學員,他在萬載古城因地制宜打造一座煙花古城,創作焰火情景劇,“焰火之吻”“焰火之戀”等IP火爆出圈,讓古城游客量年增40%。
萬載推出“政策大禮包”,對獲評高級工藝美術師、注冊安全師的人才,給予最高5萬元職稱補貼﹔支持更多本土人才進入行業標准化委員會、省市級專家后備隊伍﹔用好省市下放的花炮職稱評審權限,2024年有48名技術骨干獲得工藝美術師職稱,其中6人躋身省級專家后備隊伍。
“沒想到38歲還能當‘學生’,跟著南京理工大學的教授學焰火編程。”在萬載縣花炮科技創新中心實訓車間裡,熊小林手指在控制屏上滑動,一排排煙花按程序精准綻放。這名從前隻會按“老方子”燃放的技術員,通過縣裡定期組織的培訓,現在能熟練設計燃放方案。
產業穩健發展,離不開技能人才支撐。萬載實施“百師千徒”工程,挑選“老把式”當師傅。加強產院合作,強固“塔身”,與宜春職業技術學院等院校合作開設花炮定向班,推行“訂單式”培養,每年輸送100多名懂機械、會設計的年輕技工﹔鼓勵企業與院校共建實習實訓基地,為產業發展儲備后備力量300余人﹔聘請國內外專家開展理論授課,聯合技術團隊進行實操演練,每年培育亮珠制作、包裝設計、焰火編程等核心技術人才100余名。
“封裝時褶邊要勻,膠水要薄,這樣爆竹存放才不會受潮導致啞炮。”在泰安花炮制造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張鳳英手把手教2名新員工操作。這名20年工齡的“老封裝”,不僅是公司的質量標杆,還是宜春市花炮技能競賽一等獎得主。
塔基穩,產業才能立得住。萬載把培訓送到車間一線:針對普通技術工人,每月開設“安全課堂”,講解涉藥操作規范﹔每年舉辦技術比武、燃放比賽,讓人才在比拼中增長本領。建立涵蓋生產、研發、銷售、燃放等全鏈條花炮人才信息庫,將3萬余名普通技工的技能等級、培訓記錄建檔,實現“企業需求—人才供給”精准匹配。
從科技突圍,到技能進階,再到匠心傳承,萬載用“一產一策”搭起花炮產業人才“金字塔”。這座“塔”裡,既有引領產業發展的領航者,也有支撐產業鏈條的主力軍,更有夯實產業基礎的生力軍,他們在產才融合的沃土上,綻放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璀璨光芒。(辛嘉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