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有奔頭 農民有甜頭
—江西省不斷健全農業產業化高質量發展機制

鄉村振興,關鍵是產業要振興。如何用好改革“關鍵一招”,把農業發展成現代化大產業,是農業大省江西加快“四融一共”和美鄉村建設、加速向農業強省邁進的一道必答題。
今年初,省委將“健全農業產業化高質量發展機制”列為全省六個重點突破改革事項之一,著力破解制約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取得新成效,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拓寬改革思路,直面堵點難點出新招
近年來,江西省面臨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動力不足、產業鏈條不完善、農產品品牌不響、要素保障不夠有力等方面的痛點、難點、堵點。如何改變這一狀況?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農業產業化高質量發展機制是關鍵所在。
為了讓改革更有針對性,我省堅持開門抓改革,轉變過去“抓農業就是抓一產”的傳統觀念,提出更加突出“強企延鏈、興業富民,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的改革思路,帶動農民攜手邁向共同富裕道路。
思路明確了,深化改革的舉措也在加緊“升級”。江西結合當前制約農業產業化高質量發展的短板問題,圍繞健全完善企業培育、生產加工、流通供應、市場銷售等機制出謀劃策,明確組織領導、目標要求、重點任務、實施步驟、保障措施,賦能全省農業發展再上新台階。
“以工業化理念抓農業產業發展,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農產品價值。”甘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甘源食品)生產中心總監賀清貴告訴記者,公司生產線經過四輪智能化提升改造,單線產能從13.5噸躍升至18噸,效率提升33%。其中,僅2024年,甘源食品就投入超1200萬元改造智能生產線。
甘源食品並不是個例。今年上半年,全省規模以上食品工業企業營業收入達到861.1億元、同比增長6.4%。
聚焦改革關鍵,探索農業發展新路徑
體制機制改革,涉及方方面面,如何快速、有效推進改革?省農業農村廳聚焦突破性、引領性、高質量“三個關鍵”,開展了一系列的探索實踐。
——建立以工業化理念為引領的發展機制。針對主要抓種養、抓一產問題,推動各市縣、協同相關部門以全產業鏈方式抓農業產業化。
——建立龍頭企業動態培育機制。針對龍頭企業不強問題,出台《“雙百行動”引領農業產業化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創建“雙百”企業動態儲備庫,實行分類分級培育。
——建立以市場化為導向的“五端”體系。出台《江西省優質農產品“六進”行動工作方案》,建立供應端、流通端對接機制,幫助企業、生產基地打通線上線下渠道。
——完善農業產業化聯農帶農富農機制。創新電商直供基地、綠色直採基地等方式,探索股份合作、訂單農業、協作聯動、利益共享模式,讓農民群眾分享農業產業化高質量發展紅利。
——建立農業產業化綜合評價機制。在“雲上贛農”開發動態監測、綜合評價等功能模塊,分析研判全省農業產業化發展情況,促進各地比學趕超。
找准了路徑,我省農業產業化發展也邁入了“快車道”,並呈現出體量明顯擴大、數量明顯增加、質量明顯提升的特點,為全省經濟社會穩定向好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今年上半年,全省涉農主體實現銷售收入1506.8億元、實現稅收155.1億元﹔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1147家,其中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81家,在國內主板上市企業6家。
共享改革成果,強化聯農帶農促增收
增加農民收入,始終是“三農”工作的中心任務,也是全面深化農業產業化高質量發展機制改革的目的所在。
“我種植了1300畝井岡蜜柚,去年產量有60多萬斤,除了自己賣了一些鮮品,剩下的全賣給中潤,去年賺了100多萬元呢。”峽江縣金源果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金慶林笑著說,“農業龍頭企業領著我們走上了致富路。”
金慶林口中的中潤,全稱江西中潤食品有限公司。近幾年,中潤從峽江縣一家不起眼的小企業,變成了如今集研發、生產、銷售等於一體的大型現代化飲料企業,主要產品有“井岡山”雙柚汁、翠冠梨汁、楊梅汁等果汁飲料,產品暢銷全國各地。
作為“井岡山”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授權企業,吉安市攜中潤“井岡山”雙柚汁頻頻亮相各大展會活動現場。中潤也加快科研創新步伐,進入了米其林和黑珍珠高端餐廳,單品平均溢價25%。如今,“井岡山”雙柚汁單品每月銷售量達300萬瓶,年銷售達1.98億元。
作為農業龍頭企業,中潤選擇把產品溢價率回饋給農戶。據統計,該公司輻射帶動周邊農戶種植水果15萬余畝,帶動1.8萬戶果農,每戶年均增收1.52萬元。
“在推進農業產業化過程中,我們始終把促進農民增收作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下一步將盡快出台《關於進一步推進農業產業化高質量發展機制改革的意見》,確保改革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果。”省農業農村廳政策與改革處處長黃大山表示,通過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和“優質平台+基地+農戶”等模式,全省1147家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帶動農戶376萬戶,戶均增收4260元,更多百姓享受到了改革紅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