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發展中國行·煥新江西
於都紡織產業數字化轉型:小布料拼出大“織”慧

2025年9月17日,位於江西省贛州市於都縣的江西衛棉紡織集團有限公司“5G+”智能工廠生產車間裡,工人忙著加工棉紡產品。人民網 朱海鵬攝
9月的贛南大地,秋意正濃。
17日,“高質量發展中國行·煥新江西”專題活動採訪團一行走進贛州市於都縣。在江西衛棉紡織集團有限公司(簡稱衛棉紡織集團)生產車間內,一股裹挾著棉脂清香的“科技風”扑面而來。寬敞的車間內,多條全自動流水線、智能設備馬力全開,除塵、梳棉、並條、打包等工序有條不紊,電子大屏上實時顯示溫度、濕度、產出、能耗等生產數據。
生產智能、高效的背后,是衛棉紡織集團擁抱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成果。該公司搭建“智能5G+慧紡雲紡紗”優化平台,並對生產設備進行智能化、綠色低碳升級改造,實現了產品全生命周期的追溯與管控。
2025年9月17日,位於江西省贛州市於都縣的江西衛棉紡織集團有限公司“5G+”智能工廠生產車間裡,工人忙著加工棉紡產品。人民網 朱海鵬攝
“轉型的目的,是解決傳統紡織用工成本高、生產效率低的難題。”衛棉紡織集團副總經理劉觀秀介紹。為破解細紗質檢難題,企業加裝了單錠控制系統,實時監控生產環節,一旦出現斷紗,系統就會自動報警,實現生產風險的精准防控。
轉型成效肉眼可見。劉觀秀介紹,經過智能化改造,企業用工成本大幅降低70%,生產效率顯著提升30%。值得一提的是,衛棉紡織集團的數字化解決方案已走出企業、服務行業,目前已推廣至近200家大中型棉紡企業,覆蓋超400萬錠紡紗規模。
數字化轉型不僅為企業生產添動能,更讓產業服務客戶的能力實現質的飛躍。
9月17日,工人在贏家時裝(贛州)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加工女裝訂單產品。人民網 朱海鵬攝
在於都縣贏家時裝(贛州)有限公司,多名顧客正在體驗3D量體技術。“隻需要填寫個人信息,保持日常站姿,系統短短幾秒就能獲取身體數據,生成詳細的體型檢測報告。”剛從量體間走出來的顧客王女士直呼“神奇”。
“3D量體系統可精准測量全身26個部位的數據,從色彩、版型、材質三個維度綜合分析,為顧客智能匹配個人風格適配的服裝。”贏家時裝商務經理李美風介紹,除了智能推薦,顧客還能自主調整工藝款式,真正實現“一人一版”的個性化定制。
“相較於傳統服裝定制需縫紉師手工畫圖紙、裁樣的繁瑣流程,智能定制大幅壓縮生產周期,顧客下單后約7個工作日即可收到成衣,效率提升顯著。”李美風說。
顧客下發訂單后,數據將被傳送至智能制造車間,通過智能裁床裁剪布料,完成裁剪后,每一塊布料都將被編碼,錄入系統。生產線上,智能吊挂系統通過識別編碼,將布料精准輸送至對應生產工位,從“人找貨”變為“貨找人”。
9月17日,工人在贏家時裝(贛州)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加工女裝訂單產品。人民網 朱海鵬攝
贏家時裝智能制造項目總監鄒育才介紹,通過設備終端,工人可以實時獲取工序、工藝標准等生產信息,滿足同時生產多個款式服裝的需要,實現柔性化、混合式生產。2024年,贏家時裝的服裝產品銷量超400萬件,產值近4億元。
寬敞的車間內,上百台智能紡織設備高速運轉﹔“小房間”內,幾秒鐘出測量身體26種數據﹔智能軌道上,裝有電子“身份証”的布料有序輸送......以紡織服裝為首位產業的於都,正以“數轉智改”為筆,繪就老區振興的新圖景。
目前,於都縣已啟動217家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工作。2025年上半年,135家規上紡織服裝企業實現產值38億元,同比增長14.5%。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