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化給生活充電(大地風華)

我來自江西九江,主要從事茶文化推廣工作,但我還有一個自己很珍視的身份——夜校學員。過去3年時間裡,我在九江濂溪區工人文化宮夜校先后上過茶藝課、插花課、古琴課和聲樂課。每逢有課的日子,我都會提前定上鬧鐘,婉拒其他聚會,雷打不動地出現在課堂上。
選擇上夜校,主要還是出於興趣愛好。生活日復一日,忙忙碌碌,總要找到一些樂趣嘛!像插花課上學的那樣,花材的色調、姿態得協調才好看,才有神韻。生活也得有不同的色彩,動和靜、忙和閑也得協調,才有意思。
我們夜校的課程裡,最火的莫過於董福順老師的聲樂課。董老師是“網紅”老師,經常將一些上課時的有趣視頻片段發在網上,粉絲很多,課要靠搶的。他講課通俗易懂,說起如何運氣、如何發音以及一些樂理知識時,又風趣又清楚。上課形式也很有特色,課程一開始董老師會帶大家做一些肢體動作配合發音。一番歡聲笑語的熱鬧之后,大家會發現,按照老師教的方式方法唱出來的效果,還真是不一樣。
我自己平時就喜歡唱歌。自從上了聲樂課,發音、咬字、識譜都比以前提高了,上台表演也更加自信。去年,濂溪區婦聯組織了一次交流,我們幾個小姐妹一起上去唱了個小合唱,大家都非常開心。這幾個朋友都是在我的攛掇下報的夜校課。常有人怕自己五音不全,不敢去報名,我就拽他們:不會才去學啊!一個朋友本來非常腼腆,沒想到前段時間的一次同學聚會上,她現場就為大家唱起了歌,讓老同學們大跌眼鏡。她高興地跟我分享這件事,那種突破和改變,就是上課給我們的回饋。
聲樂課在每周的周日。以前一周工作過后,我會覺得特別累,回到家就想躺著刷手機。而現在,上了夜校課,就相當於做了一次“精神按摩”。周日晚上充滿電,第二天可以精神飽滿地開啟新一周的工作,和同事溝通都比以前更加有耐心。我的孩子也是學音樂的,有時候想找孩子聊天,我就故意拿自己學的樂理知識、學唱的歌曲作為敲門磚,溝通順暢了以后,再去聊生活工作方面的問題。有共同話題的感覺,真好!
夜校裡各個年齡段的人都有,大家的需求也不一樣。退休的人想豐富退休生活,修身養性,結交一些有共同愛好的朋友。年輕人嘛,主要是為解壓,而且技多不壓身,還能提升個人魅力。有一次上課時,我旁邊坐了個90后的小姑娘,她是做設計的,說自己每天對著電腦,從早到晚可能都說不了兩句話。來到聲樂課堂上,伴著悠揚的琴聲,自信地唱歌,輕鬆地搖擺,神清氣爽,神採飛揚。
夜校生活讓我們更加自信、更加綻放。同時,也啟發了我的工作。董老師發起了“微光進社區,傳唱正能量”活動,每周都去一個社區,給腿腳不好、無法上老年大學的老人們做輔導,既實用又溫暖。我也准備向董老師學習,帶著茶藝師走進社區,更接地氣地傳承好茶文化。
(作者為江西九江濂溪區工人文化宮夜校學員)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