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民改造 老小區成幸福家園(總書記的關切·落地的回響)
“老舊小區改造直接關系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提升人民生活品質的重要工作。”
——2022年8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遼寧沈陽考察時強調
繼2022年完成成片舊改歷史性任務、解決集中成片的“拎馬桶”問題后,經過持續攻堅拔點,9月底,今年6493戶“拎馬桶”改造任務提前完成,上海全面告別“拎馬桶”。
走進煥然一新的上海市靜安區彭浦新村街道彭一小區,中心綠地邊,居民趙啟明和老鄰居們在合影留念。前不久,趙啟明和大家一起領到了新房鑰匙。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老舊小區改造直接關系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提升人民生活品質的重要工作。”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建議》提出:“堅持城市內涵式發展,大力實施城市更新”。
對於舊改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念茲在茲。
2020年8月,在扎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專門談及舊改工作:“長三角區域城市開發建設早、舊城區多,改造任務很重,這件事涉及群眾切身利益和城市長遠發展,再難也要想辦法解決。”
“沒有舊改,我們現在還住在破房子裡,下雨天還會漏水。”趙啟明說。1958年,他的父母分到了這套公房,67年過去,當年的工人新村漸漸成了人們口中的“老破小”。
2021年,在上海市委和市政府支持下,靜安區拿出當年財政收入的1/6,將彭一小區非成套住房一次性全部拆除重建。當年10月,彭一小區2110戶居民完成搬遷,12月改造項目正式開工建設。今年6月,這一上海中心城區最大規模非成套舊住房改造項目正式竣工。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為人民。”“城市不僅要有高度,更要有溫度。”
今年7月,中央城市工作會議部署了“一個優化、六個建設”,其中之一就是“著力建設舒適便利的宜居城市”。
今年8月印發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穩步推進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支持老舊住房自主更新、原拆原建。
看完新房子,趙啟明非常滿意。更讓他期待的是新建的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小區附近還建有新的養老院、菜市場、圖書館,趙啟明越看越欣喜。
今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遼寧考察時指出:“城市更新要因地制宜,同社區建設結合起來,一切著眼於便民、利民、安民,特別要更好地關心呵護‘一老一小’。”
今年5月,中辦國辦印發《關於持續推進城市更新行動的意見》,提出整治小區及周邊環境,完善小區停車、充電、消防、通信等配套基礎設施,增設助餐、家政等公共服務設施。
住建部數據顯示,各地在老舊小區改造中,增設養老、托育、助餐、便民市場等各類社區服務設施7.96萬個,新增文化休閑、體育健身場地3200多萬平方米。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社區是黨委和政府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神經末梢,要及時感知社區居民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一件一件加以解決。”
舊改后,如何做好小區的長效管理?江西省贛州市章貢區搭建國有物業平台體系,將零散分布的相鄰小區和樓棟集零為整,形成新的物業服務區域﹔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主動收集群眾對老舊小區改造效果的反饋,積極解決此前改造未覆蓋的問題……各地積極探索,形成了多種可供借鑒的模式。
2021年9月,國家發展改革委、住建部印發的《關於加強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配套設施建設的通知》對完善改造后的小區長效管理機制提出了多項舉措。
各地積極推動建立黨組織領導下的社區居委會、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公司等廣泛參與、共商事務、協調互動的社區治理新機制,共同維護改造成果。
“十四五”時期,全國累計改造城鎮老舊小區24萬多個,改造后的小區物業服務覆蓋率大幅上升,居民參與社區活動的意願明顯增強。
《人民日報》(2025年11月06日 第 01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