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永修:借“賽”出圈繪出高質量發展新畫卷
鄱湖之畔,贛北明珠。近年來,永修縣以“事爭一流,唯旗是奪”的奮進姿態,錨定生態優勢轉化和產業升級雙路徑,通過連年成功舉辦半程馬拉鬆、龍蝦產業大會、觀鳥季等一系列文旅活動,構建起“體育搭台、經濟唱戲、生態賦能”的發展新格局。
從稻蝦田裡的富民產業到候鳥王國的生態詩篇,從賽道上的激情競速到夜空下的煙火盛宴,永修,這座千年古縣城正以蓬勃活力書寫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時代答卷。
賽事為筆,勾勒城市活力曲線
冬日清晨的吳城候鳥小鎮,數名跑者迎著朝陽,在“中國最美水上公路”奔跑,身后是鄱陽湖濕地的群鳥翩躚,構成一幅人鳥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
自2022年首屆賽事以來,永修半程馬拉鬆賽從3000人規模的小城賽事,躍升為萬人參與的A1類認証賽事,賽事品牌價值持續攀升,成為展示城市風貌的流動窗口。
“我們不僅要辦比賽,更要通過賽事讓參與者感受永修的生態之美與人文底蘊。”永修縣文廣旅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賽事路線串聯起吳城候鳥小鎮街巷、望湖亭等特色景觀景點,實現了“一場馬拉鬆激活一座城”的示范效應。

環鄱陽湖國際自行車賽。王小龍攝
體育賽事的集群效應正在顯現。第十三屆環鄱陽湖國際自行車大賽的風馳電掣,雲居山越野賽的禪意競速,汽車場地越野爭霸賽的引擎轟鳴,共同構成永修“全年有賽事、四季有精彩”的體育矩陣。
目前,永修縣始終秉持節儉辦賽理念,通過舉辦各類賽事活動,讓全縣文旅市場熱度不減,吸引國內外游客紛至沓來,帶動餐飲、住宿等消費增長51%,實現了“賽事流量”向“經濟增量”的有效轉化。
這種“縣城辦大賽”的模式,不僅提升了城市知名度,更錘煉了該縣干部隊伍的執行力與創新力。
龍蝦為媒,編織富民產業鏈網
“每天30萬公斤小龍蝦從這裡發往全國!”每年龍蝦上市時節,在永修縣小龍蝦交易市場,冷鏈車往來穿梭,分揀線上的小龍蝦經過清洗、打包,將端上北上廣深的餐桌。

小龍交易市場紅火。宋建明攝
永修舉辦龍蝦產業大會,推動小龍蝦產業從“稻蝦共生”的單一模式,升級為集養殖、加工、餐飲、文旅於一體的全產業鏈條。
“吃蝦公交”的開通是產業創新的生動注腳。2024年夏季,南昌市至永修縣蝦客天下美食街免費公交專線開通運營,為美食愛好者打造了一條直達“龍蝦盛宴”的便捷通道,也帶動了蝦街消費,提升了蝦街人氣。
尤其是,永修通過連年舉辦小龍蝦產業大會,吸引了全國各地企業參展,帶旺了小龍蝦經濟。如今的永修小龍蝦,已實現從“田間到餐桌”“從產業到IP”的雙重跨越,獲評“中國生態龍蝦之鄉”。
據統計,永修小龍蝦產業直接帶動1.2萬人就業,間接惠及15萬農民,人均年增收1500元以上,眾多永修群眾在家門口實現了增收致富。該縣三角鄉村民肖型忠曾經生活困頓,現在靠養殖小龍蝦走上了致富路,每畝增收3500元。
廚藝爭霸賽上的創新菜品,電商直播間的助農帶貨,研學基地的稻蝦科普……永修正以小龍蝦為紐帶,編織起“農業+文旅+數字經濟”的融合網絡。
候鳥為引,擦亮生態金字招牌
“鄱湖鳥,知多少?飛時遮盡雲和月,落時不見湖邊草。”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永修吳城濕地都會迎來數十萬隻候鳥,其中包括全球98%的白鶴種群。自2019年舉辦首屆鄱陽湖國際觀鳥周以來,永修已成功舉辦了三屆鄱陽湖國際觀鳥季,構建起“觀鳥賽、音樂節、學術論壇、候鳥救護”四位一體的活動體系。
第三屆觀鳥季期間,國樂大師方錦龍的濕地音樂會全網播放,“網絡大V觀鳥行”活動吸引網友在線“雲觀鳥”。更具深意的是,永修將觀鳥季與生態保護深度結合,建立“政府+科研機構+社區”的保護機制,設立候鳥救護中心,開展濕地生態修復工程,讓吳城鄱陽湖濕地再現清澈與生機,為候鳥筑起溫馨家園。
生態優勢正在轉化為發展優勢。永修推出“觀鳥+古建”“觀鳥+非遺”等主題線路,吳城鎮民宿入住率同比增長200%,文創產品銷售額實現增長。“候鳥助力了經濟的發展,人氣旺的時候,我們餐廳都爆滿了,有一兩百人。”永修縣吳城鎮農家樂老板葉遠逵開心地說道。
以前護鳥是任務,現在護鳥就是護飯碗、護未來。這種“保護—發展—反哺保護”的良性循環,讓“候鳥王國”成為永修最具辨識度的生態IP。
目前,永修縣在吳城鎮打造了五大觀鳥平台,建成了國際濕地候鳥館、天文科普館等一批地標性景點,形成了融“鳥導、餐飲、民宿、康養、露營、採摘”為一體的旅游服務,帶動了1000多戶農民增收致富。村民也從漁民變為候鳥巡護員、鳥導、旅游服務員,在岸上有了穩定的工作。
創新為要,拓展文旅融合新路
“跳出江西做文旅”是永修的發展理念。在南昌地鐵投放觀鳥主題廣告,在北京舉辦龍蝦節新聞發布會,與周邊城市共建“環鄱文旅聯盟”……永修打破行政區域限制,以更開放的姿態擁抱市場。
“夜經濟”的繁榮是永修文旅創新的另一張名片。從龍蝦產業大會的煙火盛宴到吳城古巷街區的燈光秀,從非遺展演到國潮市集,永修通過豐富夜間消費場景,使游客平均停留時間從1.5天延長至2.8天。2024年,全縣夜間經濟營收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42%,“越夜越美麗”成為永修新的城市標簽。
文旅融合的深層邏輯在於人的參與。百對新人的鄱湖集體婚禮,網絡大V的深度體驗游,中小學生的濕地研學行……永修正通過多元化的參與場景,讓游客從“旁觀者”變為“體驗者”,從“過客”變為“常客”。這種“主客共享”的發展理念,正是永修文旅保持持久活力的秘訣。
從馬拉鬆賽道上的激情奔跑,到龍蝦產業大會裡的煙火人間,再到濕地觀鳥的生態靜美,永修以“小活動”撬動“大發展”,用“微創新”積累“大變革”。這座鄱湖畔的生態城市,正以“事爭一流”的志氣、“融合發展”的智慧、“久久為功”的韌勁,書寫著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鮮活樣本。
永修的每一次出發,都是對生態與發展辯証關系的深刻詮釋,守護好綠水青山,才能收獲金山銀山﹔經營好城市IP,才能贏得未來發展。
如今,在這條充滿希望的道路上,永修縣正闊步向前,綻放著屬於贛鄱大地的獨特光彩。(鄭文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