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鄉不離黨 有家更有為
——寧都縣創新管理模式激發流動黨員擔當作為動力
“我在外打拼多年,今天坐在這個會議室裡,感覺就像回到家一樣。”近日,在寧都縣駐廣東惠州市流動黨員黨支部座談會上,黨員廖發生的一句感慨,引發在場許多人共鳴。這正是寧都縣持續探索流動黨員管理模式,推動黨員“有家更有為”的生動縮影。
面對流動黨員聯系難、管理難、發揮作用難等現實問題,寧都縣從機制破題,以服務暖心,搭平台聚力,讓流動黨員從漂泊不定到落地生根,從有力難施到有為有位,真正實現“離鄉不離黨,高飛不斷線”。
織密組織網,讓流動黨員落地生根
“以前就像斷了線的風箏,現在終於重新對接上了組織。”在廣東中山市創業多年的黨員李志強感慨地說。
為破解流動黨員教育“跟不上”、管理“夠不著”、作用“看不見”等難題,寧都縣深入實施基層黨建“書記領航”行動,縣委主要領導帶隊赴珠三角、長三角等寧都籍務工人員集中區域開展調研,推動成立寧都縣流動黨員管理服務黨委,對全縣流動黨員實行統一歸口、規范管理。
“黨員流向哪裡,組織就建到哪裡﹔黨員聚在哪裡,服務就跟到哪裡。”寧都縣委組織部副部長劉志尚介紹,該縣依托商會、招才引智工作站等載體,在北京、上海等地建立流動黨組織36個,聯系服務黨員837名,覆蓋率達100%。
為確保駐外黨組織“建得起、轉得動、有活力”,寧都縣積極構建“縣委統一指導,鄉鎮(街道)協調聯絡,黨支部具體落實”三級聯動機制,形成齊抓共管、協同推進的工作體系。同時,設立流動黨組織專項經費,每年為每個黨支部撥付1萬元至3萬元工作經費,保障組織生活有序開展。
“有了經費支持,支部活動更豐富,人氣也更足。”寧都縣駐廣東深圳市流動黨總支書記張志勇介紹,今年以來已組織開展主題黨日活動10場,參與黨員人數屢創新高。
搭建“充電站”,為流動黨員充電賦能
“各位黨員,本月微黨課資料已發至群內,請及時查收學習。”每月初,寧都縣駐上海市流動黨員微信群裡都會准時彈出學習提醒。依托“指尖課堂”開展線上學習,已成為流動黨員學習常態。
針對流動黨員“散、動、忙”的特點,寧都創新建立幫學機制:一名縣領導和一名黨建指導員聯系一個支部,一名支委聯系一名流動黨員,形成“人人有聯絡、學習不斷線”的教育網絡。
“多虧了結對村干部小李,每次有重要學習內容都及時提醒我補課。”在上海從事物流工作的黨員謝貽東表示,盡管工作節奏快,但通過黨員學習交流群,他能隨時了解黨的最新理論、政策動向。
線上送學不掉線,線下補課更貼心。寧都縣巧打鄉情牌,利用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節假日集中返鄉時機,開展寧商講堂、專題培訓、座談交流等活動,為流動黨員集中“加油充電”。今年以來,全縣共組織各類學習培訓36場,覆蓋流動黨員2100余人次。
打造干事舞台,激發干事創業新動能
“身為黨員,既然回來了,就要為家鄉做點實事。”寧都縣犀銳刀片制造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陳航明返鄉創業后,積極為家鄉發展牽線搭橋,今年以來引進2個項目,投資總額達2億元。
寧都縣堅持管育結合,積極為流動黨員搭平台、壓擔子,引導他們發揮信息通、資源廣、人脈熟的優勢,在服務家鄉、服務他鄉、服務老鄉中展現擔當,在推動“五招五引”(招商引資、招才引智、招工引技、招游引客、招學引訓)上展現作為。
在惠州市,黨員胡月平依托自辦企業,幫助70余名寧都鄉親實現就業﹔在深圳市,流動黨員主動組建志願服務隊,參與當地社區治理……據統計,近年來,寧都縣各駐外流動黨組織累計開展志願服務4500人次。
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今年以來,寧都縣各流動黨組織協助招引研學游客1200余人,促成項目考察10余次,回引、培養村干部45名,為困難黨員群眾捐款600余萬元,資助貧困學生300余名,提供維權、入學、就業等服務2000余次,充分展現了新時代流動黨員的擔當與風採。(廖鴻鵬 賴小榮 記者 楊文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