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江西

江西南昌:“空心村”蝶變 美麗風景變身“美麗經濟”

人民網記者 時雨
2025年11月11日20:38 | 來源:人民網-江西頻道
小字號

游客在“水杉秘境”中劃船游玩。人民網記者 時雨攝

青嵐湖畔,水杉林立,數千羽白鷺翩躚起舞。江西省南昌縣塔城鄉湖陂村,這個曾經四分之一房屋空置、隻余留守老人與破敗老屋的“空心村”,如今已成為游客紛至沓來的“寶藏村落”。車來車往、游人如織的景象,讓在這裡生活了52年的村黨總支書記祝忠輝感慨:“一輩子沒見過家鄉這樣熱鬧。”

生態筑基:鷺鳥翩躚引客來

湖陂村坐落於青嵐湖與撫河交匯處,擁有得天獨厚的生態稟賦。村道兩旁108棵百年樟樹枝葉交錯,形成天然穹頂﹔2000余棵池杉構成的“水杉秘境”棲息著白鷺、蒼鷺等48種鳥類,每年上萬羽鷺鳥在此長居。

湖陂村2000余棵池杉構成的“水杉秘境”。人民網記者 時雨攝

“生態優勢就是我們的發展優勢。”駐村第一書記劉昌指著水杉林說。為守護這片生態淨土,每年3月底,村裡會將“水杉秘境”核心區劃為臨時生態紅線區,讓夏候鳥安心繁殖。

依托距南昌主城區僅30分鐘車程的區位優勢,當地政府精心規劃長堤花海、綠蔭隧道、水杉秘境、渡口落霞等景觀,系統推進閑置資產收儲流轉,完成28棟老舊房屋騰退確權,拆除危舊建筑36處,為發展騰出空間。

“三新”計劃:老宅煥新激活鄉村

面對人口外流、房屋破舊的困頓,湖陂村啟動“招引新村民、培育新農人、發展新業態”的“三新”計劃。

返村創業的青年正在老舊民宅改造的開咖啡館內制作咖啡。人民網記者 時雨攝

返村創業的青年正在老舊民宅改造的開咖啡館內制作咖啡。人民網記者 時雨攝

2020年,彭白玲辭去城市工作回到湖陂村,將爺爺的老宅改造成具有鄉土風格的咖啡館。“我想讓游客和我一樣愛上這裡的慢生活。”這位“1號新村民”說,“以前村民喝不慣咖啡,現在他們會來喝杯拿鐵,聊聊村裡新變化。”

在彭白玲帶動下,25位“新村民”陸續入駐。90后劉漢葉租下廢棄老屋打造手工飾品工作室﹔章飛華在多家景區經營咖啡店后,最終選擇湖陂村開設融合捏陶、扎染體驗的村咖﹔45歲的嚴國棟每周從南昌市區前來“打卡”,在租下的院子裡享受田園時光。

廢棄農房變成飄香咖啡館,閑置糧倉化身“靈感書屋”,危舊建筑拆除后打造“白鷺農場”。面包店、甜品店、研學基地、劇本殺、露營基地等新業態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一個鄉村“潮玩社區”正在形成。

產業融合:美麗風景變“美麗經濟”

鄉村干部來到湖陂村,傾聽“新村民”心聲。人民網記者 時雨攝

鄉村干部來到湖陂村,傾聽“新村民”心聲。人民網記者 時雨攝

湖陂村以“主一接二連三”思路推動農文旅協同發展,形成“一片二園三基地”多元業態:萬畝訂單水稻示范片保障糧食生產﹔玉明生態園、鑫茂蔬菜園發展採摘經濟﹔鷺島露營基地、鄉野共享基地通過“共享廚房”“共享果園”等模式,讓游客體驗農耕樂趣。

四季變換,湖陂村的“游玩菜單”不斷翻新:春日千畝油菜花鋪就金色海洋,夏日水杉林白鷺群飛構成靈動畫卷,秋日稻田裡收割機轟鳴與游客歡笑共鳴,冬日採茶戲、板凳龍等非遺項目融入鄉創空間。

“美麗風景要變成‘美麗經濟’,關鍵在串起‘農文旅’的珍珠鏈。”塔城鄉黨委書記楊建輝說。去年9月,白鷺農場的南昌版“喜洲稻田”在自媒體平台火爆“出圈”,國慶7天吸引近4萬游客打卡。

振興成效:村集體收入8年增長14倍

生態與產業的深度融合,讓湖陂村煥發勃勃生機。湖陂鄉村振興示范區自2023年底開園以來,已吸引游客超20萬人次。2024年村集體收入達70萬元,較2016年的5000元增長14倍﹔今年端午節單日游客量突破5000人。

湖陂村“新村民”、自媒體創作者“阿呆不呆”正在免費為村民拍攝照片。人民網記者 時雨攝

“示范區沒打造前,塔城4家牛腳店中有兩家瀕臨倒閉,開園后增至10家。”楊建輝坦言。村集體還通過參股龍頭企業、出租鄉創空間、引入第三方運營等方式,讓沉睡資源變成滾動收益。

更令人驚喜的是,湖陂村已成為南昌大學鄉村振興工作站,多次承接國家援外研修班,向世界展示中國鄉村振興的創新實踐。

“年輕人回鄉村不是逃避城市,而是發現鄉村發展空間無限。”楊建輝說,如今村裡的老宅供不應求。未來將以點帶面,將新業態擴展至周邊村庄。

(責編:邱燁、帥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