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潮奔涌逐浪高
——上饒奮力打造江西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東門戶”
11月11日,長三角G60科創走廊(上饒)科技合作產業園內,江西亥博新材料有限公司的生產線忙碌不停,一卷卷光伏膠帶產品正從這裡下線,陸續發往隆基綠能、晶科能源等頭部企業。“這款產品以前主要依賴進口,現在已實現國產替代並開始量產,市場佔有率超50%。”該企業總經理助理嚴俊介紹,目前公司產銷兩旺,正積極拓展海外市場。
走進上饒國際陸港內的上饒西貨站,隨著火車的鳴笛聲,隻見一列裝滿光伏組件和衛浴產品等貨物的鐵海聯運班列正啟運開往寧波舟山港。上饒海港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樂小峰告訴記者,今年以來“鐵海聯運”每天都正常發運,高峰日達3列,截至11月10日,發運量已突破10萬標箱,提前50天完成了全年任務。
…………
一個個畫面、一幕幕場景,彰顯著上饒擴大對內對外開放帶來的喜人景象。近年來,作為江西東大門,上饒市大力實施擴大開放戰略,扎實做好“雙向開放 惠通四方”文章,奮力打造江西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東門戶”,加快推動從內陸腹地邁向開放前沿。
上饒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經濟發展“一號工程”,積極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聚焦重點產業鏈條的關鍵短板和缺失環節,制定落實“一圖譜四清單”,打好精准招商組合拳。今年以來,全市聚焦銅基新材料、新能源等12條重點產業鏈,已簽約引進項目498個,佔項目總數的86.9%。同時,緊盯新興賽道,加快布局具身智能機器人、精准醫療和新型儲能等六大未來產業。目前具身智能產業已集聚鳳凰光學、帛視智能等2家穩定供貨企業和119家生態鏈配套企業,落地普華靈動工業機器人、邦芯半導體裝備等一批骨干項目﹔精准醫療產業已集聚海普洛斯、華東數字醫學工程研究院等一批研發機構和企業,一個涵蓋基因測序、免疫微生態、細胞治療和高端醫療器械制造的特色產業鏈正加速構建。該市還強化基金賦能,堅持“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在省國控集團的支持參與下,組建3支產業引導母基金和7支子基金矩陣,成功引入了中耐新材料、千帆翼智能逆變器等25個優強項目。
10月31日,上(饒)浦(城)高速(江西段)建成通車,這是江西跨區域出省大通道建設結出的又一碩果。近年來,上饒把全面融入長三角作為戰略路徑,著力深化區域協同發展,加快開放通道建設,滬昆高速“四改八”年底前可建成,上(饒)鷹(潭)高速年內開工,上饒動車組存車場預計明年6月建成,鄱陽至九江至上海水運航線開航,浙贛運河等重大項目前期工作正抓緊推進,聯接長三角和中西部的陸海通道日益暢通。
錨定“研發孵化在長三角、轉移轉化在上饒”,上饒主動靠上去、精准接上去、全面融進去,不斷做實長三角G60科創走廊“雙向飛地”。如今,上饒產業園已落地晨麓光電等41個項目,上海科創飛地已落戶21個項目。該市持續深化同長三角城市的戰略合作,推動建設滬杭衢饒經濟走廊,按照“凡是長三角能做到的,上饒也要做到”的理念優化營商環境,“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辦理事項擴充至53項,“跨省通辦”合作城市增至30個。目前,全市75.3%的產業項目引自長三角,42.6%的省外游客來自長三角,30.9%的優質農產品銷往長三角。
工業“新三樣”出口佔全省比重達55.1%,全市高技術產品出口佔比達57.2%,文化“新三樣”出海步伐加快……今年以來,上饒把嵌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作為發力方向,全力以赴穩外貿、千方百計引外資、多管齊下促外經,著力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前三季度,全市新增海關AEO高級認証企業2家、有進出口實績的企業45家,累計布局海外倉79個﹔對外直接投資2.7億美元,對外承包工程營業額1.7億美元,晶科能源、耐普礦機等一批企業加速出海﹔新批外商投資企業17家,預計全年引進外資增長20%以上。(記者 余 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