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評:“沒有先例”就開創先例
改革進入“深水區”,發展步入“無人區”,當熟悉的路徑依賴已然失效,當現成的經驗模板無處可尋,是畏葸不前、等待觀望,還是勇毅篤行、劈波斬浪?
譜新篇、開新局、啟新程,沒有一點敢作善為的精氣神是不行的。雖然擔當任事是“普遍要求”,但因為面臨“復雜情境”,挺身向前並不是輕易就能實現的。同樣是發展數字經濟和人工智能產業,有的干部先問“哪個地方有成功先例”、無則等待觀望,有的干部則唯恐落后,樂於先發,“別的地方沒干過?那好,我要首創!”。同樣是前瞻布局未來產業,有的干部因為沒有成熟模板而畏首畏尾,有的干部則主動摸索可行模式、創新監管方式。
這種差別,既有思想認識上的原因,也有體制機制方面的因素。從干部自身找原因,規避風險的“安全優先”邏輯、明哲自保的“不出錯”邏輯、自身知識與時代要求的“鴻溝斷層”,這些都會造成不作為、怕作為。從體制機制找不足,問責泛化、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束縛、部門壁壘、職責不清、激勵不足,都可能成為干部敢作敢為的“絆馬索”。
沒有先例、沒有參照、沒有模板,並不能成為不作為、不擔當的借口。蜷縮在“舒適區”,退縮進“保險箱”,不僅難以打開事業發展新局面,甚至還會錯失機遇、貽誤發展。邯鄲學步、亦步亦趨,必定永遠落於人后。隻有敢於第一個吃螃蟹,敢為天下先,才能真正跑出跨越發展的加速度。
“沒有先例”的事,往往都是“從白紙上作畫”的嶄新事業,墨守成規、閉門造車皆不可取,必須勇於除舊布新、革故鼎新、固本開新,解決好思維固化、方法老化、行動僵化的問題。無先例可循,無經驗可鑒,無老路可走,更需要重視理論創新、實踐出新,打開思維視野,增強擔當決心。
客觀上說,“沒有先例”的事情,往往最難處理,不僅直接考驗黨員干部的能力水平,而且可能潛藏各種風險,稍有不慎就會前功盡棄。正因如此,更需要幫黨員干部排除心理顧慮,激發內生動力,增強本領素養。
敢闖敢干的良將賢才,既靠自我奮斗,也靠教育培養,更靠健全完善的體制機制托舉。清晰的考核指揮棒、公正的選人用人導向、有效的容錯糾錯機制、充足的資源與授權……以體制機制創新營造良好干事創業環境,方能讓大多數干部願意擔當、能夠擔當、敢於擔當。
從安徽小崗村農民叩響農村改革大門、深圳特區書寫春天的故事,到雄安新區打造千年大計、海南自貿港迎來封關運作,無不印証敢闖敢干、敢為人先對於改革發展的重大價值。置身中國式現代化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中,我們要讓一個個“沒有先例”變為“成功案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