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信息技術讓靜態數據“活”起來
江西打造“一庫一圖一平台”賦能中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在湖口縣鄱湖合作社的中藥材倉庫裡,中藥調查隊員王小青小心翼翼地用手機掃描一包中藥材包裝上的二維碼,區塊鏈技術即刻為這包梔子賦予了獨一無二的“電子身份証”。
這並非科幻場景,而是江西省中藥資源溯源監測平台的日常應用。近日,歷時十年的江西省第四次中藥資源普查圓滿收官,科研人員跋山涉水,累計採集標本16.8萬份,調查記錄中藥資源3043種。
“這是我省歷史上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系統性中藥資源調查。”江西省中醫藥研究院院長彭日煌表示,這次普查不僅全面掌握了資源現狀,更通過現代信息技術讓靜態數據“活”起來。
在省中醫藥研究院的監控大屏上,全省中藥資源的種類、分布一目了然,重點藥材的面積、價格波動實時更新。
“過去,資源數據是靜態的、零散的。”省中醫藥研究院虞金寶研究員感慨,“現在,我們建立的數據庫,特別是栽培中藥資源數據庫能動態更新,實時反映資源的變化情況。”
通過十年的中藥資源普查和中藥材生產統計調查,《江西省野生中藥資源和栽培中藥資源數據庫》順利建成。這個覆蓋全省的中藥資源數據庫,堪稱江西中藥產業的“智慧大腦”。系統收錄並整理了3043種中藥資源的物種本底資料,構建了一個標准化、規范化的中藥資源“家底”信息庫。
借助區塊鏈技術,江西省中藥材監測追溯平台實現了從種植、採收、加工到銷售的全流程透明化管理。輕點鼠標,一棵車前草的“前世今生”清晰可見。
平台不僅整合全省監測站點信息,實時追蹤重點藥材動態,還建立起全域預警機制。一旦某地藥材出現質量波動或產量異常,系統將自動發出警報。
“有了這個平台,臨床用藥和產業原料供應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虞金寶說,“消費者掃描二維碼即可了解藥材的栽培、採收、加工等全部信息,真正實現買得放心,用得安心。”
在數據與平台的精准賦能下,科研團隊率先完成了車前子、蔓荊子、吳茱萸等“贛十味”道地品種的生態適宜性區劃圖,更完整繪就了全省野生與栽培藥用植物的資源分布圖景。
這些“專項圖”與“分布圖”,猶如一套清晰的“產業路標”,正逐步在實際應用中發揮關鍵作用。它們不僅為准確定位GAP種植基地提供了科學指引,也為農戶因地制宜選種、規避產業同質化競爭,提供了直接、可靠的依據。
在贛鄱大地的青山綠水間,這場歷時十年的資源普查已悄然改變著江西中藥產業的發展軌跡。
目前,以“一庫一圖一平台”為核心的江西中藥數字生態體系已初步構建。作為該體系的重要深化與延伸,《江西省中藥資源區劃圖》編制工作正在加快推進,力爭早日發布應用,為全省中藥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鐘端浪 蔡妙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